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乡遇贵 (第2/3页)
如果是别的原因,在赵云刚来长安的时候,皇帝不说立即予以重用,至少会给予徐晃等人一样的待遇慢慢栽培。可偏偏赵云跟刘虞遇刺的事情有关,无论是刘虞还是荀攸,就连贾诩都因为赵云本属公孙瓒、当日又巧之又巧的出现在冀州、并且及时解围的举动表示怀疑。
有人认为当日唆使黑山军围困刘虞的没准就是公孙瓒,从而怀疑赵云当日的行为很有可能是公孙瓒指使他自导自演的一出戏,目的就是为了陷害袁绍,给公孙瓒一个南下冀州的口实。
尽管赵云在后来的问询中表示自己兄长去世,故而背离公孙瓒回乡办丧事,结果办完之后路遇刘虞遭难,这才出面援助。这个说法看似无懈可击,但在朝中那些人精眼里还是有很多值得多想和疑虑的地方。
所以哪怕皇帝再是相信赵云的人品,也不得不多考虑旁人的看法。而且皇帝手下良将已经差不多够用了,就连马超都被他丢到太学里冷藏了,何况一个赵云?
当然,皇帝也没有舍得将赵云放之不用,而是拜为羽林郎,一来是奖赏他救援刘虞的义举、二来是放在身边培养感情、最后也是为了让贾诩等人就近观察,等他们见了赵云的品性后会主动打消疑虑,用不着皇帝违逆众意。
好在赵云为人厚重温良,在做羽林郎的这半年内很快使大部分人对其的看法发生了转变,故而这次出战可以说是他最后一次入职考验,他在这场战争中所表现的成绩几乎能预见他今后所能达到成就的上限。
徐晃嗯了一声,表示肯定,他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不破城也能破敌。”
说完,徐晃好似想起了什么,他回头颇感兴趣的看向那名羽林郎,赏识的打量了几眼,突然问道:“关长生近来如何?还在齐国相手下吗?啊,我忘了,他现在已经改字云长了。”
徐晃与关羽都是河东老乡,很久以前就曾互相结识,当初关羽在老家犯了事,还是时为郡吏的徐晃给予了方便,纵其逃亡河北。此时徐晃睹物思人,又想起赵云曾在刘备手下任事过一段时间,故而问起了这个旧友。
听见徐晃熟络的称呼关羽的字,赵云立时明白徐晃与关羽二人的交情匪浅,于是答说:“关君现为齐国相手下别部司马,与张飞分统部曲。齐国相常与其二人同寝共卧,恩若兄弟,感情甚为合契。”
“你道齐国相此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