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响我明德 (第2/3页)
今天的天气倒也奇怪,明明是一场暴雨,却不见一丝一毫的风,雨水几乎是笔直的落下,很少有飞溅到赵温身上的。不过这样子也好,还省去了许多更换衣物的功夫,赵温在殿前甩掉了沾着的雨珠,稍微整理了一番,方才步入宣室。
“太常臣温叩见陛下!”
一旁负责传告的谒者代为说道:“诏曰:起。”
皇帝正在案边借着窗外的天光看书,看见赵温来,他把简牍半卷,摆手让身旁的谒者、侍中等人退下之后,方才舒展身子,换了个舒适的坐姿,依靠在身后的凭几上看着赵温。
赵温一时有些读不懂皇帝的目光,带着赏识、欣慰,又藏着几丝烦恼。
“太学议论如何?”皇帝问道。
太学的论战结果一出来,皇帝就知道,只不过那是平准监代为打探的消息,正式的官方渠道还得从太常赵温这里获得。
赵温心里不知怎么松了口气,从容答道:“太学诸博士、宿儒一致以为,曹操为父报仇,于情,符合春秋之意,而况徐州牧陶谦纵兵杀掠在先”
“也就是说。”皇帝打断了赵温的话头:“公羊赢了。”
“陛下睿鉴。”说起这个结果,就连赵温都不敢相信,对方可是有大儒郑玄坐镇,郑玄的学识可以说是冠绝天下,古今经学大家无不钦服,可谁知道他竟然
皇帝好整以暇的问道:“你是在惊奇郑君何故中途改了论调,在论战时选择支持公羊?”
郑玄的临阵倒戈一直在皇帝的意料之中,因为郑玄根本就不是纯粹的古文经大儒,他学贯古今,是将古今文经融会贯通,集各家所长,自成一派的人物。这样一个人,不可能死守着一家之言的窠臼,他的思想开明,敢于接受新事物、并敢于根据情势做出修改,以迎合统治者的需要。
从当初见到郑玄的第一眼起,他就知道这个不慕爵禄,却千里迢迢赶过来当官的郑玄心里想要的是什么。无非是想在董仲舒、班固之后,做第三个集儒家经传之大成者。
西汉有春秋繁露、东汉有白虎通义,到皇帝这一朝,也是该有一部用来解释皇权与nn合法性的最高意识形态的著作了。
这是皇帝与郑玄两人各取所需,彼此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