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 (第2/3页)
荀攸忍不住偷看了皇帝一眼,除非皇帝愿意让他二人主持关东战事——可皇帝会愿意么?
当年就算是光武皇帝,也要几次亲征,从河北移师雒阳,就是为了不愿假他人之手来光复汉室江山。如此大功,只有皇帝才能担,所以荀攸几乎可以肯定,皇帝若是选择先攻韩遂,那么关东诸军将只会采取保地自守。
“雍凉古来贫瘠,是天所不厚,韩遂偏居此处,就算给他十年修养,也不过尔尔。但河北、淮南却向来富庶,如今只因战乱而土地荒弃,若是任其休息……恐怕,到时会愈发难制。”身为皇帝最亲信的谋臣,汉家朝廷的辅弼,荀攸自觉有义务对皇帝进行必要的匡正和谏阻:“陛下常言‘为人行事,当有轻重缓急’,如今关中是重中之急,雍凉是轻中之缓,俗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之语,臣言之及此,还望陛下深思。”
皇帝扬了扬眉,正要张口说话,却听身后有人说道——
“陛下,荀君所言在理,凉州韩遂不过徒逞一时之强,若要伐之,在光复天下以后,只消一将足矣。而关东袁氏,非得以陛下天子之尊,调六师移之。”法正、射援等人在皇帝二人身后听了半天,众人心里皆有话讲,但皇帝未曾垂询,他们慑于威严,又不敢贸然插嘴。只有法正仗着皇帝对他素来亲信,加之年轻气盛,敢说敢做,这才无所顾忌的出声道:“若是陛下忧心在东征之时,凉州不安,此时倒不妨诏韩遂入朝,或是早做预备,以防不测。”
荀攸微微讶然的侧头看了法正一眼,皇帝蓦地停下脚步,慢慢转过身来。
身后跟着的几个黄门侍郎,除了法正与种辑以外,余者如射援、毌丘兴等人皆惶恐拜谢。皇帝看了众人一眼,笑着说道:“我岂是见事不明之人?尔等都起来吧,率性直言,言之有物,我岂会怨怒?难道我的心胸,在尔等的眼中比门缝还要狭窄么?”
“臣等不敢。”射援带头应了一声,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