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不要投错胎 (第1/3页)
“当日永乐爷登基大宝,清算一众逆臣,可以说牵连甚广,罪官家属不是流放戍边,就是打入奴籍,妻女更是充入教坊司接受调教,当年上至官员、下至百姓,都是以睡尚书女儿为荣,那时候,这里排队延绵十多里呢,嘻嘻。”说到后面,陈洪的话里满是幸灾乐祸。
永乐大帝朱棣,可以说遗传了他老子朱元璋的杀伐和狠辣,造反前被百般猜疑,堂堂燕王要装疯卖傻,一朝君临天下,自然要出一口恶气,灭了方孝儒的“十族”,大兴“瓜蔓抄”,虐杀不肯归顺的官员。
一将功成万骨枯,朱棣功成,其过程绝不止万骨。
这个陈洪真是胆大包天,连前朝先皇的秘辛也敢当成乐子,还说得津津有味,真不怕有人告他一个大不敬之罪?
他不怕,虞进可是怕得很,闻言呵呵附和笑了笑,又赞了陈洪几句,然后转开话道:“公公,你说的这些奴仆,不会就是这些吧,要是有客人来,看到这些狐媚之气,那虞某就无地自容了。”
“嘿嘿,这些不过是应付贩夫走卒的寻常货色”陈洪一脸自傲的说:“咱家怎么说也是司礼监的提督,要是只是这些,哪里需要咱家亲自出马。”
虞进也就是转移话题罢了,闻言马上说:“是,公公的脸面大,有你出马,肯定不会空手而归。”
“虞公子,你想看哪一种?奏乐的?吟诗作词的?侍候人的?又或是以前养在深闺的大家闺秀,嘿嘿,就是未开脸的处子,教坊司也不缺。”陈洪解释道。
教坊司肯定不缺人,每年都那么多人被抄家贬成奴籍,而那数量庞大官奴,生下的儿女也是奴籍,简直就是一座挖之不尽的金山银矿。
不过想想也不奇怪,朝廷都要实物来给官员发俸禄,户部尚书以身作则,弄了一堆木头回去,可见国库的脆弱,有一份稳定的钱银收入,一众官员也是喜闻乐见。
于是,这古代的“红灯区”就形成了。
虞进不着痕迹把一锭五十两的银子塞在陈洪手里:“大人,要是有时间的话,多看看?”
机会难得,有很多地方外人是没法进去,虞进有心参观一下,干脆乘机转转,那五十两算是昨天成功交易的好处费,也算是这次购奴的孝敬。
三千两的宅子,不到一半价钱就买到,还是在元大人胡同这种地方,很是难得,顺利交割,这也算是完成昨日的承诺。
五十两,也不少了。
天下好奇心大的人多了去,也不止虞进一个,陈洪见多了,也不以为怪,换作平日,肯定没这份心思,太监上青楼,传出去人不笑狗也吠,不过“孔方兄”的脸面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