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陌生的老脸孔 (第2/3页)
,摆上美酒糕点,等着好戏开锣。
说是梅园。其实就是一片繁花盛放的梅林,平日也就是一个林子,为了这次诗会,有人用竹子做了一道围墙把大片梅林围起来,用作诗会的场地。
不过那竹篱笆只有三尺高,从外面还是很容易看清楚。
这有助拉近读书人和百姓的关系,显得较为亲民。
在梅园入口处,有一个凉亭,里面摆了几张长桌,上面放了文房四房。有不少人正在泼毫挥毫。
“虞兄,来来来,这里签到。”徐邦瑞笑着把虞进拉到长亭。
徐邦宁解释道:“虞兄,这里的签到有点不同。需要赋试一首,题材不限,请吧。”
虞进这时也看到,凉亭里张贴了很多诗,有很多墨迹未干,显然是新作的。大多是“北国好风光”“玉女忙梳妆”一类吟风咏月的诗篇,反正风花雪月这一类题材一向都很受士子欢迎。
咦,虞进突然瞳孔一缩:上面贴着一首《题画》的诗,全文是:
结宇蕉阴桐径边,浮名无用世间传。
高情剩有闲中趣,写出青山不卖钱。
这是诗算是上乘佳竹,也不算多出色,不过下面那署名让虞进心中轻轻一颤,是杨双智。
想想也是,这诗会景王是最大赞助者,是他招贤纳士的最好场所,作为景王的智囊,他出现在这里一点也不稀奇。
“虞兄,快写吧,我们都等着你的大作呢。”徐邦瑞搓着双手说。
这算是参加诗会的入门槛,能参加这次诗会的,都是有学问的人,要是一首诗都写不出或写得太差,那也不好意思进去混吃混喝。
虞进稍加思索,很快就挥笔写了一首:《竹枝》
莫折阊门杨柳夷,带将离恨过枫桥。
向道春愁不禁荡,兰舟长放橹轻摇。
“好诗,虞兄,这边请。”看到虞进写完,徐邦瑞笑着请虞进入梅园。
听得出,徐邦瑞话音中透着一些失望,估计是他本想虞进表现,最好是再写出像初见那样的绝世好诗,没想到虞进只写了一首水准只是一般的诗句,而那字写得也一般。
大冬天写竹,也不应景。
虞进一脸好奇地说:“两位徐兄,你们的佳作吗?小弟还想拜读一下。”
徐邦宁呵呵一笑:“这次诗会的主角是像虞兄这些才子,我们这些筹备组的就不献丑了。”
“虞兄,请,我们兄弟还有些事要做,就不陪你了。”
“请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