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节 摸底(八) (第2/3页)
一落千丈,毕竟网络上的开放和碰撞才是最有魅力的。咱中国足球就是太封闭了,每年的三个外援名额根本不足以撼动我们的基本盘,尤其是在俱乐部层面。”
王艾说到这,一拍大腿:“哎呀,一想到这我才发现,我们中国足球说是各种制度先进、说是外援外教看似开放了,其实完全没开放嘛,引进几个企业员工叫什么开放?要是我们的俱乐部始终没有狼来了的压力,始终停留在舒适区,那我们中国足球就永远搞不上去,除非国内联赛也出现了七八个层级以上,慢慢的靠下层的压力拱它们,但这太慢了。”
“你说这个,我倒想起来一件事儿……”
一直到深夜,王艾才意犹未尽的从楼道出来:“行了别送了大帅,太晚了还冷。”
年维泗摆着手:“你回家搞一个论文出来发我信箱,我找几个老朋友一起看看。”
王艾答应了后,一直挥着手,直到车子拐出大院,老头还站在楼下招手。
汽车慢慢行使,王艾舒了口气,回想这个晚上的畅谈,两人形成了三条意见:其一是在未来组建中日韩足球联赛,入选名额起码要扩大到联赛前四名。三国距离近,举办联赛的成本低,只要商业开发做好了,不会亏本。而亚冠所覆盖的全亚洲,太大了,商业开发难度也太大,比如谁知道伊朗联赛冠军是谁?没有知名度那当然就没有广告商。不像中日韩这样互相了解程度。当然这个设想眼下肯定不行,中日韩正打罗圈架呢,总得政治气候合适。其二也和中日韩有关,三国足球领导机构应该在恰当时候,分别给另外两个国家球员以“准外援”待遇,可以不占外援名额,但控制每队总量,比如一个、两个,促进三国,尤其是中国的本土球员有更大的流动范围。毕竟三国文化接近,这么流动对球队和球员的负担都比较小,而且可以增长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