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节 天凉好个秋(四) (第2/3页)
下的罗彤亮、赵旭日、陈涛、郑智、李玮锋等人依次跟进,和文艺明星展开了“激烈”的代言争夺,进而扩大了体育明星的事业版图。
这是王艾重生以来对中国社会的又一个重大改变,就是体育明星商业事务的集体崛起。要说在运动精神上、大赛调节上,王艾需要向同行、比如国家乒乓球队取经的话,那么在商业运作上,在个人形象打造上,就是同行们广泛的向他学习。
在顶级娱乐明星接个代言几百万就乐翻天的时代里,王艾年收入十亿以上,要说不产生榜样作用是不可能的。这些年尽管王艾很少接受采访,但记载他生平、历史、生活的文章层出不穷,要不是王艾玩命拒绝,他的故事差不点上了小学课本。
面对这种情况,王艾自讨,对中国社会还是好的。体育明星出名总比文艺明星独占舞台要好,体育明星毕竟为国家做了贡献,在国际上为国家争得了荣誉,而这些年文艺明星在国际上为国家争夺了什么荣誉?除了钢琴界的郎朗、李云迪,演员中的巩俐(新加坡)等少数人之外,大多数人都在国内闹腾。
再者,体育明星毕竟是靠着硬杠杠成名的,比如短跑的速度、篮球的得分、足球的进球、乒乓球的金牌,而文艺明星靠什么?文艺作品本身打分主观性就很强,也借着这种主观性各种肮脏的利益交换层出不穷,总之,文艺明星很多是无法考究的,一烤就出水的。
同样是给人民带来快乐,体育明星毕竟真材实料的多了些,所以体育明星的整体崛起对国家、对社会的影响比单纯的文艺明星更有好处。
所以,王艾也就安之若素了。偶尔有当年的朋友打电话请教他,他也倾囊相助,反正中国的代言费他也赚不过来,许多中小商家请不起他,能请自己的同行也是好的。
老高也算受益者之一,他的形象代言一般的产品有点难,但他目光冷冽、神情严肃,代言个雄性气息出众的品牌还是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