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五百三十章 沐云上传的补充帖(中) (第1/3页)
在大夏建国以前,战职者的传承便已初步成形,在大夏建国以后,才改巫器为本命,用以承载相应传承与朝运,并使当时的原住民NPC势力分裂成正统势力和蛮夷势力两大阵营。
正所谓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独符印不可假于他人。
在当时,由巫器改造而来的本命只有两种,一为祭器,二为符印。
前者用于承载战职者等传承,同时也是各个部落乃至侯国最后的底牌,具有强大的攻伐能力。
后者则用于承载朝运,并沟连各个部落的族运,同时也是侯国权力的象征,能调动各部落的兵力。
以后世的角度来看,大夏侯国时期的祭器和符印,便相当于传命和天命的结合体,只是功能上有所差异。
这边要特别提到的是一个【改】字,大夏侯国时期所出现的本命,都是用巫器改造出来的,而非直接打造而成。
到了大商王国时期,本命的打造才成为主流,本命的种类也渐渐变多,除既有的祭器和符印以外,还出现鼎、旗、塔、号等形式和功能不一的本命。
其中,祭器的形式以刀、匕、斧、矛等兵刃为主,符印则区分符珮和戒印两种,前者基本上都是两个一对的那种,分别由两人持有并作为凭证,后者则为氏族、部落、诸侯乃至王国掌权者的象征物。
鼎、旗、塔、号等大商王国时期出现的本命,其用途也以祭祀和战争的辅助为主,同样是传命和天命的结合体。
到了大周王朝时期,本命才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首先,大周王朝以鼎定天下,奠定了后世天命的发展基础,并确立天命辅佐的【重器】之概念。
而后,大周王朝借分封诸侯,确立礼制之机,收缴其既有的符印进行重铸,奠定后世天命以【大印】为载体的发展脉络。
诸子百家学说广传,承载其传承的本命,以族氏和宗门的形式代代相承,奠定后世传命的发展基础。
春秋战国之乱,让诸多氏族乃至诸侯的传承断绝的同时,本命的诸多传承也因此散佚民间,为后世我命的发展有了根源。
到了大秦帝国时期,始皇帝以和氏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