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四章 义之所在 (第2/3页)
才面对门下省、御史台、以及一众宰辅的反对,可谓群起而攻之,他才忽然明白陛下的用意。
陛下是否当真要册封沈婕妤为昭仪?
是或不是,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借此想要表达出来的态度。
陛下当然知道此举会招致朝野反对,却为何还要一意孤行,甚至逼着他这个中书令出面?
陛下素来重视威望,这回却反其道而行之。
就是要将自己置于一个“弱势”之地位,让世人皆知他这个皇帝“威望浅薄”“众叛亲离”,就连册封一个昭仪都要遭受朝臣之反对、攻讦、甚至弹劾,引起其余人之同情。
然后呢?
自然是以一种决绝之姿态强硬无比的将此事推行成功。
门下省封驳?
御史台弹劾?
大臣们不同意?
没关系,只要陛下意志坚定,难道大臣们当真会为了一个昭仪的名分与陛下死硬到底?
不愧是太宗皇帝的儿子啊,平素看似优柔寡断,但手段却一点不缺。
先将自己表现得很是“弱势”,既留有冲锋的余地,又能在反转局势之后予人一种手段精明、立场强硬之感觉,威望不减反增。
可在这其中,他这个中书令却彻头彻尾成了反派,沦为“帝王鹰犬”,声誉大损。
而这或许也在陛下绸缪之中……
声誉受损、朝野攻讦,他就只能牢牢抱住陛下的大腿,否则中书令必然因为遭受弹劾而罢免,对陛下言听计从。
一石二鸟。
做一个忠臣是很难的,忠于君?忠于国?忠于礼?还是忠于义?
取舍之间……其实不难。
陛下既然能将自己置于“弱势”之地,承受朝野上下之诋毁、攻讦,他这个臣子又岂能自珍羽毛、临阵退缩?
君辱臣死!
朝野上下都将陛下视如无物,岂是人臣之道?
这一回,拼却半生清誉、一生功名,就陪着陛下闯上一闯!
报效君王,纵然一身以敌天下,又有何惧?!
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抹了一把脸,让人将中书侍郎任雅相叫了过来,吩咐道:“陛下意欲册封沈婕妤为昭仪,你且起草一份诏书,稍后送去门下省请侍中审核,明发天下。”
任雅相武将出身,文采不凡,龙行虎步、渊渟岳峙,颇有一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度,闻言却吓了一跳:“婕妤与昭仪虽然只差一个品级,但其间尚有诸多位分,一下子越了这么多级,是否合适?若沈婕妤诞下皇子之后还好说,眼下只是有孕,便如此僭越,将来当真诞下皇子,岂不是要直接册封为贵妃?于礼不合啊!”
一个婕妤只因诞下皇子便直接晋升为贵妃,其中的政治意味便是傻子都明白,这是要与皇后、东宫分庭抗礼吗?
要出大事啊!
刘洎冷着脸:“陛下心意已决,吾等只能奉命行事。”
任雅相摇头:“吾等自是忠于帝国、忠于陛下,为陛下效死义不容辞,皇命所至、赴汤蹈火!然则事有对错、令有正乱,中书令不辨是非,唯乱名而从呢?身为宰辅,当秉公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