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百零二章 也不无这种可能 (第1/3页)
其实,张经早就应该向朝廷上书述职了,如果他早向朝廷述职,也就不会陷入今天的被动了。
说起来,在张经赴任前,徐阶就已经提醒过张经了,叮嘱他。你要多向圣上上疏述职汇报,勤向圣上上疏述职汇报,这是你在圣上面前为数不多的发声机会了。
现在圣上任命你为总督,对你是信任的,可是一旦远离京城,去了南,那就远离了朝廷中枢,没有了在圣上面前的话语权,不像在京城时,还可以面见圣上以及接受圣上召见。
一旦有人在圣上进言不利于你的话,一个两个,圣上还不会动摇,可是三人成虎啊,一旦有很多人在圣上面前进言不利于你的话,那圣上难免会怀疑。
到时你就危险了。
不过,可惜,张经没有听自己的话。张经前段时间还给自己回过一封信,信中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当今,朝中有人私通倭寇,若我上报灭倭方略,不出几日,消息就会传到倭寇耳中,那江南灭倭大计将胎死腹中。故而,非我不报,实不能报也,请君静候捷报,某必不令圣上失望。”
唉.
徐阶禁不住叹了一口气,除了对张经不听自己言之外,还有对张经灭倭迟延的失望。
张经担任总督近一年了,迟迟没有打开局面,即便不是赵文华弹劾的那样一兵不发一战不打,也强不了多少,像样的有规模的战事那是一场也没有组织过,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
徐阶其实对张经是失望的。
徐阶期望的是快刀斩乱麻一样,快速的解决江南的倭患,速速平定江南。
江南是朝廷的赋税重地,作为内阁次辅,徐阶太清楚江南的重要性了,太清楚赋税重地有多重了,朝廷一大半的赋税都仰仗江南,可以说国本了。
粮米更是仰仗江南,单单苏州一府之地,缴纳的税粮就占了全国的十分之一!
现在呢,自从江南倭患日益严重,江南输往京师的赋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