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两百九十八章 可行否 (第2/3页)
石在绝对的真理下,可以有一个动态性,阶段性的真理。
章越也对王安石进行了妥协和让步,来换取你对我的妥协和让步。
王安石依旧摇头道:“可众人之是非终究是错的。度之打个比方,即便你这几年真灭了党项,你就觉得朝廷就渡过此危了吗?”
“还不够,还远不够!虽改易更革,看似不费力,但最后仍是沦为因循旧弊。”
王安石所言后忧心忡忡溢于言表。
王安石言下之意,你章越的元丰改制最后终也是沦为因循旧弊的局面。只能延缓北宋灭亡的时间,却不能解决结构上的塌方。就算你现在灭了党项结果也是一样。
章越对王安石的话当然不信。
但他也从心底承认,王安石是千古以来继商鞅之后,最优秀的顶层设计家,但在低层设计上明显不足。
在章越看来,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并不是后人喷的国家干预的方式不对,而对低层反馈的漠视所至。
二人的政治分歧再度油然而生。
章越道:“一时不够,我就通过众人之是非一步步抵此。”
王安石哂笑道:“度之,你已身在江湖,还虑此作甚。”
章越朝北方遥遥拱手,言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王安石道:“度之,我早知道你终是放不下。”
“然丞相过了这么多年,又何尝放下过?”章越回道。
青驴上的王安石看了章越一眼。
章越亦看向王安石。
二人的随从看着二人的背影渐渐地镀入了夕阳的余晖之中。
……
二人回到王安石的半山园。
王安石的半山园原名谢公墩,是当年谢安曾在此登临之处。
王安石作了一首诗自嘲。
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
章越到了此居但见白墙黛瓦,远处可以徐徐眺望钟山。
章越赞许道:“真是一处归隐田园的好地方。”
王安石收拾了一个客房给章越,听王安石所言,半山园几乎没有什么客人,章越算是偶尔登门的。
章越清楚王安石并不是孤高,而到了他这样的维度,朋友很少的。
可能庙堂上能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但现在几乎已没有人了。
因为他早就懒得装了。
很多人见过一面后,绝不会再见到王安石第二面。
尼采那句话,更高级的哲人独处,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找不到同类。
这句话适用于王安石,以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