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发家之路 第五十三章 唐三彩 (第3/3页)
兴,倒把这事给忘了,一听这话立时愣住了。陈晚荣笑道:“趁还有点时间,我得去把这事安排一下,买些床回来,要不然晚上他们只能睡地上了。”
这是正事,陈老实夫妇不得不改主意了。很是支持陈晚荣:“晚荣,你去忙吧,我们陪着说说话就成。”
天色不早了,不抓紧时间办不成,陈晚荣也不多说,带着肖尚荣出了屋。找到王中则,要他带人把屋子整理下,腾出些房间。好给新员工住。房子足够,整理不可免。
王守信成了这里的一员,王中则梦想成真,心里正高兴。对陈晚荣地吩咐自然无二话,一个劲的应允。
叫上几个年青力壮地伙计,进城去买东西。不管活干不干,吃住总是要解决的,吃饭问题不大,家里有现成的粮油,只需要多做点饭就成。这睡觉就成了先要解决的事情,陈晚荣带着人先去买好床、被褥。店家给送,陈晚荣叫几个伙计跟着送回去就成了。
生活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要解决生产上的问题了。人手多了。这生产工具自然也要增加。买了釜、罐、木材,叫肖尚荣带人送回去。
安排好了,天色已经不早了,肖尚荣看看天色。问道:“哥,你不回去?”
“我得去窑场做点东西。”陈晚荣回答:“我要的这东西很特别,只有去订做了。”
肖尚荣忙拍拍身上地上灰:“哥,我跟你去。我可以帮你搬。”
陈晚荣摇头拒绝:“不用了,今天又做不好,你去了也没用。先回去吧。”
肖尚荣迟疑了一下,点头道:“行,哥。那我先回去了。你早点回来。”带着人把东西运回去。
窑场在城东南。陈晚荣迈开步子,赶了过去。窑场就是瓷器地烧制作坊。都知道瓷器是中国地伟大明,风靡全球,是“丝绸之路”上最受欢迎地两种商品之一,另一种是丝绸。
早在商代就烧制出色彩鲜艳的瓷器,到了唐朝,经过贞观之治后,唐朝国力强盛,百业俱兴,瓷器更是盛极一时。长安及其附近更是窑场最多的地方之
陈晚荣要去地是一家叫袁记的窑场,这家窑场是宁县规模最大的。陈晚荣远远就见人进人出,车马成队,买卖红火。
刚进门,一个伙计迎上来,问道:“请问你是有事么?”
陈晚荣直道来意:“我要订制一批东西,要见你们掌柜。”
瓷器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又是艺术品,其形制、色彩主顾们各有喜好,订制很常见,伙计忙道:“请跟我来。”在头里带路,陈晚荣跟着去了。
大门里面是一块空地,停着不少车辆,不少伙计正在忙着装货,额头上挂着晶莹的汗珠。
空地边是才是一排房子,伙计带着陈晚荣来到一间房前,在门上轻敲:“掌柜的,有位主顾要见您,是订制瓷器的。”
“请进!”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者出现在门里,一部花白胡须垂在胸前,打量着陈晚荣。
陈晚荣抱拳施礼道:“在下需要一点特别的瓷器。”
“进来说,进来说。”掌柜很是热情的把陈晚荣让进屋里,倒上一杯茶,放在陈晚荣面前,问道:“请问你要什么样地货品?我这里还有些,你看有没有你适用地。”指着架子上的瓷器,很有信心的道。
陈晚荣一瞧,这屋里的瓷器不下数百件之多,品种齐全,办一个瓷器展销会都没问题。日常用品自是不用说了,最引人注目地著名的唐三彩,陈晚荣一见之下再也移不开目光了。
唐三彩非常有名,造型美观、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形态逼真,更难得是富有生活气息,让人一见之下难以忘却。
唐三彩主要有动物、器皿、人物三大类。动物以马为主,骨相上佳、体格均称、引颈嘶鸣,异常神骏。在这之外,还有胡商俑,一匹神骏的骆驼上坐着一位胡商,形态逼真,左手攀在驼峰上,右手轻轻挥舞,一副欢喜状。
器皿类就更不用说,琳琅满目,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无不应有尽有。
最掠陈晚荣眼球的是人物佣,仕女俑、文人俑、武士俑、天王俑,摆了满满一架。武士俑则武士肌肉达,怒目圆睁,剑拔弩张;女俑则高髻广袖,亭亭立玉,悠然娴雅,十分丰满,好象真人似的。
陈晚荣是办正事来的,见了这么多的唐三彩,也不由得想得有点歪,这是进入了艺术宝库,要是我是文物贩子地话,肯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