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化工大唐 > 第二卷 发家之路 第六十三章 技术创举

第二卷 发家之路 第六十三章 技术创举

    第二卷 发家之路 第六十三章 技术创举 (第3/3页)

有血有肉地人。

    “好啊!”陈晚荣于她的要求不会不允。

    郑晴欢快的应一声,快活得象只欢快地小鸟。飞快的进了屋。等她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三块布片,一块给了青萼,一块给了陈晚荣,最后一块紧握在手里,心急的盯着硫酸,巴不得马上就试验。

    青萼拿着布片,走到郑晴身边。并肩而站,盯着硫酸不放,心急得比郑晴犹有过之,而无不及。

    硫酸的物理化学性质,陈晚荣倒背如流,根本就不必去做这试验,不过伊人有此之心,陈晚荣不能却她地美意,把布片搭在肩头。

    又吸收了几次,陈晚荣打量着沸石。已不如刚才那般潮湿,很干燥,上面沾着粘稠地硫酸,而不是快流淌的水,知道浓硫酸做好了。

    陈晚荣把布片拿在手里,用沸石在上面拖了几下,布片上沾上硫酸,好象涂上了透明地油似地,在日光下反着光。把布片放在瓷板边缘,用一块沸石压住。

    “小心点。不要沾到身上。”不等陈晚荣说话,郑晴手里的布片就递过来了,陈晚荣叮嘱一句,用沸石在布片上拖过。

    郑晴小心的把布片放在瓷板边缘。用沸石压住。青萼如法施为。

    硫酸已经做好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贮存了。陈晚荣把沸石放到水盆里清洗干净,放到瓷板上烘烤。

    “陈大哥,快瞧,快瞧,布真的变黄了呢!”郑晴惊喜之极的尖叫起来。她一向持重,沉稳,这般尖叫是陈晚荣认识她以来第一次听到。

    这也不能怪她。布在古人眼里是很干燥的物事。遇到硫酸居然变黄,好象秋天的落叶似的失了水份。出了她的理解范围,不惊奇都不行。

    青萼更不用说,一双洁白地小手死命的捂着嘴巴,眼睛瞪得比牛眼睛还要大,不住轻轻跳动,要不是捂住了嘴巴,肯定会尖叫起来:“妈呀,太神奇了!”

    陈晚荣决定让她们见识一下更神奇的事,手中的钳子对着枯黄之处捅了过去,轻轻松松的穿过布片,一块枯黄的布片缓缓飘落在地上。

    这等事太难以理解了,要不是亲眼见证,郑晴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钳子会如此轻松的穿过布片。这次震惊过甚,居然连说话都忘了,唯有妙目圆瞪,死盯着地上的碎布片。

    青萼也好不到哪里去,仿佛一尊雕像杵在地上。

    布上还沾着硫酸,万一给人不小心接触到,会引不必要的伤害,陈晚荣用钳子夹住布片,扔到灶洞里去烧掉。

    直到此时,郑晴二女这才惊醒过来,郑晴一脸的喜色,含情脉脉地看着陈晚荣,轻声道:“陈大哥,你真厉害!”

    陈晚荣当然厉害了,在没有现代设备的情况下,用最原始的办法制备了接近百分百浓度的硫酸,这在科技史上绝对要算一个伟大地壮举!

    微微一笑,陈晚荣搬来容器,用布片擦拭干净,把浓硫酸倒在瓷器里。拧紧盖子,再用黄蜡把接合处一抹,气密性问题就解决了,不用怕硫酸再吸收水份。

    这容器是陈晚荣向袁天成订做的瓷器,耐腐蚀性好。盖子上有螺纹,使得气密性大为提高,再抹上黄蜡,无论如何是不会有水份进去了。幸得陈晚荣用螺纹把瓷器进行了小小的改进,要不然即使做出浓硫酸,在没有玻璃容器的情况下,真没有东西贮存。

    搬到屋里,放在墙角。找来纸条,写上“别动”二字,帖在容器上,浓硫酸算是制备完成了。虽然量不多,只有十来斤,毕竟是一个好的开端,意义重大。

    郑晴兴致正高,偎在陈晚荣身边:“陈大哥,我们再做,行么?”

    她的心情陈晚荣能理解,只是现在条件不成熟,解释道:“现在不能做了。得等到硫酸的浓度更高些再来做,那样会省事很多。”

    现在硫酸的浓度太低,用沸石来吸收水份地话,花地时间会长很多,不如等浓度高些再说。郑晴虽是惋惜,还是依从了陈晚荣:“陈大哥,我听你的。”

    出了屋,看着瓷板上地沸石,有十几块已经干燥好了,要是现在就这样收掉,太不划算。正好利用这现成条件,来做做乙醚。有沸石,有浓硫酸,做乙醚再合适不过了。

    主意一定,陈晚荣正准备进屋去搬酒,只见肖尚荣一脸的惊怖之色,急匆匆的跑进来,喘着粗气道:“哥,出大事了,你快去看呀!”

    “慌里慌张的,沉住气!”陈晚荣脸一沉,数落一句,问道:“什么事?”

    肖尚荣吸着凉气,定了定神,这才道:“哥,门口躺着一个人,一身的血,都快断气了,这可怎么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