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化工大唐 > 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一二一 军器监的喜事

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一二一 军器监的喜事

    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一二一 军器监的喜事 (第3/3页)

服都是在这里贮藏转运,是唐朝在北方的最大战略基地。去这里做刺史,非重臣不行,非信任之臣不成!

    这种好事落在沈榷肩上,沈榷能不兴奋么?

    经他一提醒,陈晚荣恍然大悟,猜测着问道:“沈大人,你说太子是不是在为大破突厥人做准备了?”

    “那是自然!”沈榷轻轻点头:“晚荣兄,你想啊,你这一次率领炮兵出征,石堡城是十拿九稳会给拿下。先不说能不能灭了吐蕃,能不能削弱吐蕃,只要石堡城拿下来,吐蕃再也无法滋扰大唐,朝廷就会腾出手来对付突厥人了。太子如此英明,能不预作绸缪?”

    怪不得太平公主说沈榷不能呆在长安,李隆基马上就说要沈榷去幽州,他谋得真是太远了,陈晚荣击掌赞赏:“好太子,好太子!英明若此!”

    “现在明白也未晚呢!”沈榷笑得很开心。

    陈晚荣有些好奇,问道:“沈大人,你说这中书令谁来做?总不可能空着吧?”

    沈榷左右一张望,见没有人,这才把声音压得低低的:“晚荣兄,也是你问起,要是别人问起,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说。这话出我的嘴,入你的耳,不得对第三人说起。”

    陈晚荣见他一脸的郑重,点点头道:“一定,一定!”

    沈榷这才说出想法:“要是我没料错,中书令必是姚崇!”

    姚崇给太平公主贬出长安了,他怎么做中书令?陈晚荣不由得一愕。只听沈榷解释道:“说实在的,姚崇的才干,我沈某是服气得很。我沈榷是明珠的话,那么姚崇就是天上的红日,我比他实在是差得太远了,我做中书令也不过是占个位子而已,姚崇回来,我是甘愿让贤。不过,晚荣兄,姚崇能不能还都,还和你有莫大的干系。”

    “和我有干系?”陈晚荣又一次愣住了。

    沈榷点点头:“晚荣兄,若你们前方打得好,太子首倡对吐蕃用兵,声望会直上。到时,若太子坚持启用姚崇,你说谁敢不同意?再说了,即使公主对姚崇也是推崇备至,姚崇做中书令是众望所归。你们打得好,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没想到,这一仗的关系如此之大,陈晚荣告别沈榷,一边朝军器监行去,一边很是兴奋的转着念头。

    李隆基为什么对姚崇青眼有加?那是因为李隆基打算干出一番大事来,这才会启用姚崇这些能臣。解决了吐蕃之后,李隆基肯定会对后突厥用兵。后突厥一破,李隆基肯定会调集重兵对付大食帝国。

    大食帝国,也就是阿拉伯帝国刚刚崛起,还没有把中东地区伊斯兰化,要是唐朝全力西进,那会是什么样的后果呢?

    历史上,高仙芝在怛罗斯战败,很大原因在于唐朝在西域的兵力不足,不能一举击溃大食帝国,给了大食帝国搞阴谋诡计的时间。唐朝之所以不能在西域派以重兵,就是有吐蕃和后突厥的牵制。

    要是没有吐蕃和后突厥的掣肘,唐朝派在西域的军队不再是两三万人,而是五万,十万,甚至调集重兵和大食帝国在西域大打出手,大食帝国还是对手吗?

    答案是非常清楚了:大食帝国绝对不是唐朝的对手!

    唐军的装备、战斗力都不是大食帝国所能比的。怛罗斯之战,高仙芝动用了两万多“汉军”,再加上属从国的军队,不过十来万人。这些属从国的军队,其战斗力不高,根本就不能与唐军相比,再者,还不稳定。

    若是高仙芝手中有十万“汉军”,那就不是压着大食帝国打五天,而是很可能一举击溃,中东的局势会大不相同,说不定中东是中国的领土了。

    这前景,想想就让人头晕!

    真要如此的话,这就是历史盛宴,能参与其中,那是无比幸运。陈晚荣兴奋无已,右手一握拳,暗中告诫自己“无论如何,与大食帝国这场大战,我一定要参与!就算是战死沙场,我也无怨无悔!”

    唐朝折戟中东,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憾事!

    导致唐朝折戟的根本原因不是怛罗斯战败,而是“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由盛转衰,不能再与阿拉伯帝国争锋。

    “一定要把安史之乱消除!嗯,这要什么办法呢?杀安禄山?杀一个安禄山不能解决问题,他不乱来,别人也会乱来,得想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保证唐朝一直强盛下去!”陈晚荣再次告诫自己。

    “陈将军,什么事让你如此兴奋?”一个饱含喜悦的声音把陈晚荣从沉思中惊醒过来。

    原来是寇义兵正笑呵呵的迎了上来,一路想得入迷,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军器监。

    陈晚荣这段时间主要是忙着军队的事情,很少来军器监了,见到寇义兵很是高兴:“见过寇师傅!寇师傅,叶大师他们呢?怎么不见人?”

    寇义兵脸上绽放出一朵花儿,眨巴着眼睛,颇有点调皮的道:“陈将军,没给你说,我们军器监正有一件喜事,一件大喜事呢!你绝对想不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