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六七章 必杀国贼(求票票) (第1/3页)
“淮水!”
“还和当年的淮水一模一样,一样的气息,一样的水势,一样的壮阔,一样的恣意……。”
“入内凫水,想来也是一样。”
“淮水!”
“秦楚一战,若非那些人,大父根本不会败退,楚国的数十万兵士也不会败退淮水。”
“楚国也不会有那般的结果。”
“该死的一群人,他们总是那样。”
“我曾翻阅楚国数百年来的史册,每到一些关键时刻,那些人总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他们……早早就该清理掉了。”
“……”
淮水!
的确到了,这些日子落脚曲阳,本就有心来淮水一走,沿着淮水好好的走一走。
看看淮水的模样,是否和当年一样。
当年的景象,仍旧历历在目。
原本,楚国大军在大父的统率下,同秦国正进行有力的防守战,那样的战法看似坚守壁野,看似守成,看似寻常……。
却又最为合适。
秦国大军出关中,出中原,一路上的战线绵延数千里,纵然在魏地以南立下粮草辎重之地,也只是一时之用。
不足用长久。
而楚国,背靠整个楚国广袤之地,一应诸般,尽可取用,尽可支撑。
待时间长了,秦国的损耗定然远远大于他们,再加上中原诸国余力的侵扰,保不齐就有腹背受敌之时。
更别说秦国的主力大军兵士多关中内外之人,远来楚地,水土不服是必然的。
在防守的过程中,同样可以找到不少机会。
如此。
时日越长,战局的胜算就会越倾向于楚国,只要再有一个契机,那么,就是楚国攻守之势逆转的时候。
也就是大父战法变换的时候。
更是楚国转败为胜的时候!
不,那时还没败!
……
一应前提。
楚国内部不出问题。
楚国内部的支撑供给不出问题。
楚王一如既往的支持大父。
那些一直看不顺眼的老世族之人也会一直支持大父。
如此。
内部安稳,外部有诸子百家、诸国余力相助,秦国……如何可以取胜楚国?
当初自己在营帐内就有推演过,只要一切不出问题,那么,秦国坚持不了多久。
顶多一两年,顶多两三年。
可是。
万事不由心。
万事多变数。
越是希冀可成的事情,越是出现意外。
秦人多可恶,多该死,多该杀,有朝一日,自己要率兵打入关中,杀光秦人!
将所有的秦国兵士斩杀殆尽,方能慰藉大父以及数十万楚国兵士的在天之灵。
秦人可恶,楚国国都朝堂的一些人更加可恶。
都到了国家倾颓倾覆之际,还想着个人之利,更有轻信秦国用间的计谋,使得大父难以将全部心力落于战局上。
那些老世族……在一些莫名消息的影响下,逐步抽走对国家的粮草辎重供给。
还有对于军中的供给。
此般,又让楚国大军如何能够同秦国继续僵持下去?
大父!
大父那时的威望名声虽大,又何曾有异心?何曾背弃楚国?何曾辜负楚人?
从未有过!
是那些人辜负了大父!
是那些该死的老世族背叛了楚国!
……
“该死!”
“都该死!”
“必将那些人一一解决掉!”
“……”
持手中破阵霸王枪,仰天长啸,用力刺空,云霄顿有炸鸣,方圆数百丈的天地元气急剧混乱起来。
临近的淮水也被力量冲荡,“哗啦啦”的浪花激荡之音轰响许多。
没有来自于楚国内部的各方力量支撑,数十万大军如何可以抗衡秦军?
一触即溃,一泻千里,根本不想去想那些事,想起来,心中都多苦涩,多不满。
多愤怒。
数十万楚军接连倒退,渡淮水的时候都出现大问题,船只稀少,秦军追击,不知有多少楚军葬身水域。
楚军!
那些兵士本不该有那样的结局。
都是那些人!
都怪那些人!
……
他们,又能得到什么好处?
楚国沦亡了,他们也成了亡国之人,耗费数百年积攒下来的封地、财货……也落入秦国之手。
他们这些年来多有奔走,又有什么好处?
一群愚蠢之人。
一群愚不可及之人。
当初的楚国朝堂之上,怎么会有他们那些人呢?
记得大父在自己小时候常有说过一些话,当初多有不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