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七章 晋阳来信 (第2/3页)
恶劣之事,也能作为理由,谁叫羯部是匈奴别部?如果不抓住这次机会,将来再想改变匈奴之事,可能质疑的人更多。
并非真理就一定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如果世人都认为,皇帝是在随心所欲地凭喜恶行事,副作用还是挺大的。
南匈奴已经表示降服,短时间内其实没有太大的问题。毕竟他们也能看机会,只会等到中原王朝虚弱,才会马上翻脸!
而且利用内附匈奴人的武力,秦亮也觉得不太好用。放任匈奴劫掠是不行的,但拿什么做报酬?
拖延下去双方都有不满情绪,徒增矛盾积累。毕竟汉人贵族大多都有食邑,匈奴人比较之下,必定觉得自己白干活被歧视了。
但要是给资源,有资源秦亮为什么不养自己的兵马?刀不假他部之手,还不用担忧洛阳头上悬着一把别家的剑。至于什么融和,在这个时代的条件下融个鸟,直到几百年后的唐朝都没融明白。到时候大量部族陆续进入北方平原,把大伙当两蹄羊都是轻的。要不是纵深大,世人还能盘踞在南方苟且,秦亮估计诸胡时期的统桎者会更加恶劣。
中原王朝拿北面游牧地区也没什么好办法,统桎不了,又灭不掉,随时有各种部族从右上方深山老林里冒出来。而现在这个时期最强大的部族,应该就是鲜卑人!
漠南阴山地区水草丰美,鲜卑人占据了那里;并有更北方的丁零、坚昆等突厥人国家为附庸。鲜卑人的方位,离大晋的统桎中心洛阳也比较近,更容易获得盐铁茶等草原短缺资源。
因此秦亮要找个理由,设法削弱一下鲜卑人。再把匈奴人赶过去,说不定也能牵制打击一番鲜卑。
主要还是因为在秦亮的视角中,连续两三百年的黑暗时期实在恐佈,那得经历多少代人。其实那时候他大概已经死了,人都死了哪管洪水滔天?不过秦亮留下了后代,即便只是现在想象一下,都有一种憋屈感,就好像周围找不到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