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隆万盛世 > 1366本草纲目

1366本草纲目

    1366本草纲目 (第2/3页)

三成利息,这和五成甚至十成的那种高利贷还是良心得多。

    去年有人用家里书局和宅子借款二千两,年底没还上,就交了书局和房子给魏家抵债,魏家就把书局拿过来了。

    也就是刊印些话本和书籍,赚钱不多,但也算个进项。

    “太医院里张太医前些日子过来,说有个同僚自己编撰了本书,可是最近外面闹得利害,各家书局都不敢出书,所以求到府上来了。”

    张吉小声解释道。

    “张太医啊,他的面子得给。”

    魏广德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不过就是出本书而已,多大点事儿,就算赔也就是几十百把两银子的事儿。

    魏府里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是去太医院请这位张太医,医术在京城损失出了名的。

    和后世一样,稍微有点钱财、地位的人,对于有本事的医生都是很尊敬的。

    不敬着不行,遇到了就要求上门去。

    别看魏广德是次辅,京城太医院太医的医术,外面多少传的很邪乎,但有真本事的还是有的。

    这种有真本事的太医,还真不怕魏广德,甚至是张居正都得以礼相待。

    “他那个书有点多,要是真刊印,怕是刻板都得好几百两银子,成本有点大,所以才有点拿不到主意。”

    张吉迟疑道。

    “谁写的书,书名叫什么?”

    魏广德随口问道。

    “好像说也是太医院太医,叫李时珍李太医,只是离开京城好多年了,一直在各地走访,编撰这本书,书名叫什么我忘了,得下去问问。”

    张吉小声说道。

    “李时珍?”

    魏广德念叨一句,这个名字太熟悉了,《本草纲目》的作者。

    想到这里,魏广德嘴里不由哼唱起来,“如果华陀再世,崇洋都被医治,外邦来学汉字,激发我民族意识”

    “老爷,老爷,你怎么了?”

    听到魏广德嘴里不知哼着什么小调,张吉一脸紧张的问道。

    “叫那个负责联系的管事过来,我问问情况。”

    魏广德没进后院,随便找了个房间坐下。

    张吉也快速去找来书局的管事,让他详细给魏广德说说情况。

    “你是说那书有十六册成套”

    很快,书局管事被张吉带到魏广德面前,把他了解到的情况一一说明。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撰于嘉靖三十一年至万历六年,全书共五十二卷,一百九十万字,还配有大量插图,所以刊印起来成本特别大。

    这书年初编撰完成,李时珍就四处筹钱打算刊印。

    只可惜,以他李神医的名头,钱倒是凑到一些,但现在最麻烦的是没有书局肯刊印。

    “李家筹银二百余两,但我估计全书刊印雕刻成本至少得八九百两,都需要请大师傅雕刻那些插图,所以李家就考虑先刊印其中一部分”

    书局管事还在那里滔滔不绝,魏广德已经挥手打断他道:“你先说说为什么书局不肯刊印出书。”

    “老爷,朝廷不是禁书院吗?”

    管事一愣,马上答道。

    “禁书院是因为不喜学子议论政治,和你们书局印书有什么关系?”

    魏广德不解问道。

    “这个时候印书,要是书里有犯忌讳的,那不是自己找麻烦,所以现在除了三字经、千字文,还有四书五经这些书,话本印的都少了,就怕其中有犯忌讳的。”

    管事急忙说道。

    魏广德听罢不由得摸摸鼻子,老张禁书院好像没搞成文字狱啊,怎么下面怕成这样,书局都不敢印书了。

    “都不敢印了?”

    魏广德追问道。

    “一般都不敢随便印,只能是老书的还能刊印出售。

    也是因为这个,张太岳才找到我们这里,想请咱家刊印这书,叫本草纲目,是本医书。

    不过这类书都不好卖,以我的经验,肯定是亏本的买卖。”

    那书局管事继续说着,丝毫没注意到魏广德脸色的变化。

    好吧,古代著书立说看似牛逼,但其实都亏钱。

    赚钱的是孔子、孟子那一批人,但他们也收不到版税。

    当然,还有话本也赚钱,不过作者赚的不多,主要还是书局赚银子。

    魏广德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搞什么版税制,毫无意义,文化都没地儿传播,要是让书局分利润个作者,那书局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