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隆万盛世 > 1371海瑞的用法

1371海瑞的用法

    1371海瑞的用法 (第3/3页)

路,为他们打开经商的环境,但绝对不会为了赚钱就利用权势,搞什么垄断,那是官僚资本做派。

    资本主义其实就两路,一是官僚资本,一是自由资本。

    后者是资本主义的主要力量,他们也敌视官僚资本,因为官僚资本不仅掌握资本,还握有权利,根本没法和他们竞争。

    不过对于勋贵或者其他权势之家来说,垄断似乎更被他们喜欢,因为可以保证他们稳定获利,所以他们推行的就是官僚资本那一套。

    至于对市场的破坏性,他们是看不到的。

    阻止海瑞出仕的,其实还是张居正。

    都说海瑞铁面无私,可他在处理徐阶之事上,就顾念到徐阶活命之情,所以查明徐家案子后并没有秉公执法,而是想着给徐功留面子,私底下进行协商,希望徐家退出一半田地平息此事。

    他这样,看似对徐家有利,是折中做法,但实际上得罪了预置徐阶于死地的高拱不满。

    徐阶不答应,让张居正帮忙说和,他也没给张居正面子,让张居正对他也有看法。

    对于给自己制造麻烦的人,高官们通常的做法就是边缘化他,让他不能给自己制造麻烦。

    好容易这个制造麻烦的人离开了,怎么可能还启用他。

    张居正不答应,就算魏广德支持,怕也很难过关。

    内阁这关就不好过,更别说吏部。

    而且佥都御史监察御史,若是真让海瑞做了,张居正要御史做的事儿,还不得被海瑞给翻上天去。

    “你举荐海瑞,主要是想让他监察江南征收商税事务?”

    魏广德忽然开口问道。

    “是,让海瑞监督江南御史,核查地方换帖银征收和使用。”

    劳堪直言道。

    之前劳堪话里话外都是换帖银,其实就是魏广德计划中的商税。

    而魏广德其实一直有将征税机关单列,或者在户部组建专门的征税衙门的打算。

    好吧,其实就是后世的国税局,从中央到地方垂直管理,地方征收赋税后按比例分拨一笔到地方,作为地方官府运转的经费,其他直接解到部里成为朝廷收入。

    成立专门的征税衙门,好处也是多多,至少可以限制地方官员通过摊派,肆无忌惮在征税之外加征各种税目。

    实际上,压垮大明老百姓的,不是朝廷的赋税,而是地方官员加派的杂税。

    只是,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大明的官府一向都是一个小政府,不是后世那种,面面俱到的大政府。

    成立专门的收税衙门,实际上阻力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是颠覆的。

    大明朝廷,或者说中国古代,就是典型的小政府。

    “皇权不下乡”,基层的管理更多是依靠宗族、乡绅进行,朝廷只能管到县一级。

    而一个县也只有一个县衙,几十个人就要管理一个县所有方方面面,而有编制的就那么几个人。

    要是真建立一条垂直管理的衙门,还是用来收税的,魏广德不知道会被人喷成什么样子。

    彼时受限于教育普及程度、交通通信条件,基层治理仅达县一级,官员聚焦赋税征收、户籍梳理、治安维稳,其余交予乡贤自治。

    落后交通让政令传递月余不止,稀缺教育资源难育全民素养,低生产力水平难堪复杂治理成本,无奈之下只能聚焦关键事务,借助乡绅宗族维系乡土秩序。

    但这绝非主动选择,实属无力之举。

    实际上这个时候不管是东西方,都是实行这样的模式,只不过在西方是用分封的小贵族来掌握地方秩序,而这一套在其主导的殖民时代,也很容易被国王接受,分封权利很大的海外总督。

    而对应的大政府模式则是1929年世界经济大恐慌,政府开始主导经济。

    在凯因斯学派的经济制度主导下,政府支出增加、政府的计划……等等,扩张经济、创造就业,解决了许多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初期,凯因斯主张的国家干预主义,也就是“大政府小企业”的理论,在许多国家发展得很有成效。

    “我记得不错的话,海瑞在户部做过主事。”

    这会儿,魏广德就在脑海里快速琢磨这事儿。

    他忽然意识到,或许海瑞还真是他推动成立税务衙门的好帮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