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隆万盛世 > 1373番薯难题

1373番薯难题

    1373番薯难题 (第3/3页)

在民间常用的保存粮食的方法,但是实验效果显然不好。

    魏广德记得小时候吃过地瓜干,好像就是红薯做的,但是具体怎么做,他也不清楚。

    吃过猪肉,还真没见过猪跑。

    想想,于是魏广德就说道:‘你们风干番薯是整个风干吗?’

    “是的,不如此难以长久保存。”

    赵主事急忙说道。

    “这样,番薯很难快速风干,自然更容易烂掉。”

    说道这里,魏广德只能建议道:“试着把番薯切成片试试,这样风干效果会更好,或许能找到保存的法子。

    另外,其他的法子也要再试。

    如果不能长久保存,那百姓就算种也只会少量种植,虽然也能起到一些用,但不能长久保存终究不是办法。

    把东西产量有多少,记得都是产量很高的。”

    魏广德开口问道。

    “各地亩产不定,江南地区亩产约一石,山东地区亩产高些,能达到两石多,江西亩产则在一石多些,山陕那边也接近两石,产量可谓不低。

    考虑到种植所用田地均为下等田地,这产量已经和上等田地产出一致了,算得上高产。

    南方产量低,或许和雨水有关系,我们认为可能番薯并不喜水,所以得出耐旱的习性。”

    赵主事说道。

    和后世红薯亩产动辄千斤不同,那是经过多次改良后的品种。

    现在大明引入的番薯,在贫瘠土地上能达到亩产一百斤到三百多斤,这产量已经相当可以了。

    此时江南的上等水田,亩产大米也不过三百斤之数。

    先不要管大米和红薯的区别,什么粗粮细粮,这年头更看重亩产量。

    毕竟,粮食产量就意味着可以养活多少人口,这是涉及到国家稳定的大事儿。

    这年头粮食产量人均下来也不过一百多斤而已,下等土地也能达到上等田地的产量,可谓产量惊人。

    关键种植番薯的地,要求不高,这对于此时大明北方,特别是西部地区,那就显得更为重要。

    “发动所有人想办法,一定要找到保存红薯半年时间的法子。”

    魏广德当机立断说道:“谁想到办法解决这个难题,朝廷论功行赏,可以给银子给田地,甚至可以赐官身。”

    番薯的产量太诱人了,只要解决番薯存储问题,全国各地推开,下等田地都种上番薯,老百姓吃饱肚子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只要能吃饱,谁还会闹事儿?

    中国几千年,老百姓都是最善良的,要求真的很低。

    不是到活不下去的程度,根本没人闹事儿造反。

    “三年。”

    说话间,魏广德伸出三个指头,对赵主事说道,“给你三年时间,解决这些难题,成功了,我为你请功,升两级。”

    魏广德秉承后世老板给员工画大饼的精神,直接用升官的诱惑砸赵主事。

    升两级,直接提升一个品级,正常官员升职可是需要十年时间,魏广德一下子给他缩短到三年。

    “三年时间,搞清楚番薯的种植特性,什么地方适合,什么地方不适合,找到储藏办法,推广开来。”

    魏广德重复一句道。

    虽然赵主事脸上略有难色,但很快还是下定决心。

    可以赌一把的,魏广德并没有说三年内没有成果会怎么样,在他看来,无非就是平调去别的地方。

    如果成功,那就是大赚。

    而魏广德没有说失败的结果,也是担心他撂挑子不干了。

    失败了,那就去缅甸好了。

    三年后,说不定奴儿干城还缺个知州,六品主事去刚好合适。

    赵主事离开后,魏广德继续处理公务。

    只是在下午散衙前,将此事和首辅、张四维提了一嘴。

    张居正的反应明显超过了魏广德,在他知道番薯这东西在山地、坡地这种不善耕种的土地上也能收获一、二石粮食感到很是惊讶。

    “善贷,劝农司那边你多盯着点,一旦解决这些问题,朝廷要大力推广此物。”

    在张居正眼里,番薯的作用已经超过了御麦,御麦此时亩产也不过一石多些。

    对此,魏广德只是微微点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