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8升职带来的麻烦 (第2/3页)
人大毅力的”
很快,申时行就简单把和张居正会面说的话复述了一遍。
和魏广德类似,面对国内的问题,他们都是比较犹豫的,甚至可以回避。
比较,这个事儿惹到的不是外藩,不高兴一顿揍就可以平事的,而是植根中国社会千年的士绅大族和整个官僚集团。
得罪皇帝,只要不掉脑袋,其实都不可怕。
可要是真正得罪这帮人,除了海外避险,怕是再难有其他出路。
申时行虽然有能力,但是也不愿意如此,即便看出张居正此项改革的益处,也是不敢公开说的。
他舅家是经商的小商人,本来田地不多,那些投献也不看在眼里。
但是,他却不能因此就站队张居正,风险太大了。
另一个时空,凡是站队张居正的官员,都遭到了清算,这就是得罪一个帝国统治阶层的代价。
没有一个人可以成为漏网之鱼,除非还能和张居正一样,利用老师的身份,和宫里合作压制皇权。
可那时候是什么情况,小皇帝朱翊钧已经成年,需要亲政,继续压制显然不合时宜。
而小皇帝初掌权,也急需得到内外朝支持,于是以冯保、张居正为首的原统治集团就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了。
魏广德不知道申时行是否看到这一层,但看得出来,申时行的选择和他很是相似。
支持,但不会公开表态。
说软弱也好,阿谀也罢,反正是不会完全支持张居正,还时不时要跳出来在某些问题上反对一下。
相互间使使绊子,也好让外朝知道,两个人其实不对付。
“魏阁老,我可从未想过要投向首辅那边。
虽然对他的改革,我也是支持的,但终究觉得做法欠妥,或许在阁老支持下,会有其他更好的法子解决那些问题。”
说完话,申时行急忙表态,自己绝对没有放弃魏广德投向张居正的意思。
还小小的拍了魏广德一记马屁,说他来处理会做的比张居正更稳妥更好。
不过魏广德可不敢受这一记马屁,利益那是那么容易调和的,终究会有人利益受损而责怪于他。
实际上,早先他给张居正建议,坐实功名免税的条例,就是为了获得更广泛的官员和士绅支持。
在大明朝做事,若是得不到这个群体支持,什么事儿都做不了。
像张居正这样也能成事,但是后果,他不能接受。
“这些话以后别再说了,哪有什么两全其美的法子。
这些天,你就好好在吏部做好最后的差事,该有的布置要早作打算。
很快,想来就会有你新的任命,倒是要先恭喜申阁老了。”
说着,魏广德还冲他拱拱手笑道。
知道大事已定,自己入阁几乎板上钉钉,申时行不高兴是不可能的,不过他还是努力压制住情绪,小心对魏广德说道:“以后还请魏阁老多多赐教才是。”
魏广德让他布置,他自然懂,就是把吏部一些靠向他的官员,早些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去。
其实,还包括其他的衙门的关系,该调任的尽快调任,离开了吏部,他再想操作他们的仕途也就难了。
为这些人铺好路,也是他内阁道路的一道助力。
得不到六部支持,就算进了内阁,也不会过得好,甚至阁老的身份还不如掌握实权的六部侍郎强。
送走申时行,魏广德回到后院,徐江兰过来为他脱下外袍笑问道:“和申大人说了什么,现在外面可都在传说他马上就要入阁成为阁老了。”
“后院都知道了?”
魏广德有些惊讶,内阁散会才多久,没想到消息就已经从内阁传了出来。
“你说呢?这四九城的消息,传起来那叫一个快,毕竟天子脚下,见人都能侃两句。”
徐江兰掩嘴轻笑道。
魏广德哑然失笑,想想也是,值房外来来往往的中书,还有值房外伺候的书吏,听到消息可不就得意的炫耀。
然后出到大街上,吃饭喝茶的功夫,可不就把消息传开了。
大明朝确实没什么保密的传统,甚至军国大事,正式文书还没有下达发布,消息就已经在城里扩散。
他只是没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