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隆万盛世 > 1411军火贸易

1411军火贸易

    1411军火贸易 (第2/3页)

    是的,那时候明朝军队装备的火绳枪质量是不如倭国军队的铁炮,所以战后还仿造了倭国铁炮装备明军。

    主要原因还是倭国的铁炮比明军鸟铳口径大一些,这样装药量也可以增加,有效射程和破甲威力都有一定提高。

    只不过大明最后用绝对优势的火炮对阵火绳枪,结果自然也很清楚,倭国大败而归。

    看完魏广德就放下文书,摩挲着下巴想了一会儿,视线重新落到文书中的一段上。

    那是记录倭国大名不仅让领地里的匠人打造铁炮和大筒,还向外大量收购这些火器装备自己的军队。

    而情报里对倭国各大名军队的评价很低,概因为大部分军队都是临时征召的农民,缺乏训练。

    虽然此时倭国已经从临时征召农民兵到职业化常备军转变,但他们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火药的缺乏。

    倭国国内有充足的硫磺和木炭,可是严重缺乏硝石,这让倭国的火器部队每次交战最恼火的就是火药的消耗和补给。

    一场大战打下来,往往火器只能坚持到一半就哑火。

    当然,倭国大名也不傻,所以他们愿意高价收购硝石,于是夷商和“大明商人”每次往倭国贸易,都会带上一部份硝石,卖出一个好价钱。

    魏广德也是到这个时候才知道,为什么手下的商队这么需要硝石,原来运到倭国就能有数倍利润。

    倭国火药紧张,自然火器部队即便是职业军人,训练也很缺乏,倒是和大明各地卫所一个德性,训练很少,差不多算以战代练。

    当然,文书里只提到夷商贩卖硝石的事儿,并没有提到“大明商人”也参与其中贸易。

    渐渐的,一个想法在魏广德脑海里形成,那就是让兵部收拢各部原本丢在仓库里吃灰的劣质火器,贩卖到倭国牟利的可能。

    不过,这个念头出现也只有一刻,就被魏广德打消了念头。

    倭国现在已经不是土包子,明军都看不上的火器,就算运到倭国,怕是也没有市场。

    是的,倭国现在装备的铁炮,技术和质量上都甩了那些武器一大截,对方肯定是不会要这些武器的。

    就算要贩运,也只能是明军现在生产的鸟铳才有市场。

    资敌的事儿,魏广德当然不会干。

    甚至就算是硝石,也想限制向倭国出售。

    只不过这里面也很麻烦,他可以不想倭国出售硝石,可管不住那些夷商,他们还是会赚这个钱。

    魏广德多少有些纠结,就算停售也不能阻止倭国获得硝石,那还有意义吗?

    魏广德感觉脑子有些乱,不过他还意识到其他东西,那就是大阅对于大明的好处,怕远不止宣扬武力这一点。

    想到明军水师里还有的老旧破船,或许也有机会再现价值一波。

    魏广德忍不住拍拍额头,自嘲道:‘后世都知道,做军火贩子比什么都来钱快,自己居然现在才意识到这点。’

    快速拿出便条,书写几个字后,对着值房外大喊道:“芦布,芦布,进来。”

    随即,芦布身影出现在门口,他快步走到魏广德身前躬身侍立。

    “马上安排人送到兵部谭大人手里,快去。”

    魏广德把刚写好的条子递过去,就示意他快去办。

    刚写好,墨迹未干,芦布也不敢折,就这么拿着快步出屋找人送信去了。

    下午,谭纶就来到值房,他是从家里过来的,今天身子不爽利,所以并没有去兵部。

    行人先去了兵部,最后还是去谭府才把纸条送到。

    “善贷,有何事急着找我。”

    进屋坐下,谭纶也不绕弯子,直接反问道。

    魏广德并没有马上作答,而是等芦布送上茶水退出去后才小声说道:“兵部对发下去的那些老旧火器是怎么处理的,是否能快速把这些火器收回。”

    “你是说那些被淘汰下来的火器?青铜的一般要收回,你也知道朝廷缺同僚,铁料的就直接让各卫所熔成铁料打造武器。”

    谭纶虽然有些奇怪,但还是说道。

    “嗯,那兵部能否尽快让各卫所把残留的旧式火器收回?

    青铜的当然熔了补充铜料,可铁制火器应该还能用,只是不如最新的鸟铳和佛朗机好用。”

    魏广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