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隆万盛世 > 1415唱曲

1415唱曲

    1415唱曲 (第2/3页)

对这笔收入,虽然可以看得到,但现在毕竟没入库,到底什么情况也说不清楚。

    倒是不担心殷正茂、俞大猷胡乱上报,总归是没进太仓的东西,张学颜习惯性的就没当他们的存在。

    现在魏广德点出来了,他也只好点头认可。

    若是没有西洋之行,这次朝廷肯定是要真金白银花出去百万两银子筹办皇帝的婚礼。

    虽然下西洋后多花了几十万两,但真要算账,朝廷其实不亏,应该还有几十万两银子结余才是。

    只是这种下西洋的行动,貌似也不能经常搞,除非

    就在一瞬间,张学颜脑海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那就是户部搞一个商会,专门从事把各地府库里堆积的货物卖出去。

    但是,很快张学颜就放弃了这个看似很有钱途的差事儿,因为内阁推动的一条鞭法,除了统一各省征税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把实物赋税变更为白银赋税,没看到徭役都要折银征收。

    所以,以后实物赋税变少,户部就算搞出这样的商会,也只能做几次,把以前府库里堆积的实物处理掉,然后就变得无事可做了。

    “首辅大人。”

    魏广德说服张学颜以后,这才转头又对张居正说道:“这百余万两银子的积欠,朝廷一笔勾销怕是也不合适。

    我担心地方上继续效仿成例,不管大灾小灾都往大了报,意图蒙混过关。”

    魏广德脸上也浮现出一丝担忧,这些积欠,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后,肯定是要全部免除掉的。

    有了额定赋税,地方上也不好收缴欠税了,顶天就是最近两年的还能追一追。

    “善贷,你是何意思?”

    张居正看向魏广德,问道。

    “都察院派出御史再次审核这些税目,若确定因灾为收上来,就直接请旨诏免。”

    魏广德开口说道。

    以前是运行地方上积欠,时间长了就成了糊涂账,收还是不收,户部也为难的很,毕竟挂在账上。

    魏广德现在要做的就是,一旦合适核实遭灾,都察院巡按御史上报附议,朝廷就直接请旨减免钱粮。

    “这种核查不在当年,而是在次年派出巡按御史进行核查。”

    魏广德继续说道。

    这样的安排,就等于是过了两位巡按御史的手,对于防止地方上勾接御史,瞒报谎报灾情多少有些制约。

    张居正听完后,微微点头,随即看向陈炌,他是都察院大佬,魏广德的意见其实就是把责任推到都察院身上。

    一旦出事儿,都察院首当其冲要背锅。

    地方官员虽然是始作俑者,可经过都察院御史核准,可不就把锅接过去了。

    陈炌心里也是一番盘算,虽然责任落到都察院头上,可若是御史正常办案,其实也不会有什么事儿。

    随即,陈炌就微微点头,表示都察院可以接受。

    “好,此事下来草拟个章程,等待宫里批红。

    这些户部清理出来的积欠,还请陈大人安排御史核查上报实情。”

    张居正也觉得,单靠以前上奏的东西直接减免钱粮确实不妥,容易滋生下面人手脚不干净。

    减免可以,只要能经受住都察院的核查,他自然也无话可说。

    事儿算是定下来,之前紧张气氛也缓和下来。

    刚才可不就是户部盯着这些积欠,请旨追缴引发的紧张。

    实际上,地方遭灾后上报,只要运行拖欠的,之后朝廷几乎就不会再催收,这也让地方官府有了了小灾大报的习惯。

    会议结束,众人起身准备离开,张居正拉着张学颜嘱咐道:“回去尽快把奏疏用印后递上来,内阁拿到就直送宫里,此时耽搁不得。

    两宫太后也在时刻关注着陛下大婚的准备,稍有不慎,怕是会引发宫里的不满。”

    “首辅大人请放心,子愚知道事关重大,绝不敢掉以轻心。”

    张学颜急忙拱手答道。

    “如此就好,我就在内阁等户部的奏疏上来。”

    张居正轻抚胡须笑道。

    而此时在乾清宫里,小皇帝朱翊钧结束了今天的课程,回到后宫也没有练字,都是讲官每天都要布置的作业。

    貌似,也就魏师傅不会给他布置这些,每天要练上几篇字儿,或者抄写背诵课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