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隆万盛世 > 1474皇帝不孝

1474皇帝不孝

    1474皇帝不孝 (第2/3页)

明有庞大的火器,工部还能源源不断制造新的火器,但现阶段限制火器的技术实在太难解决。

    装填速度慢,就是火器的通病。

    别看有各种型号的佛朗机,但那东西因为气密性导致的射程和威力不足也是有目共睹的。

    大明没有大规模火器化,其实就是因为受限于此。

    要说明朝,是有足够实力改造明军,率先进入火器化的。

    但实际上,大明到现在为止,除了辽东和蓟镇的火器化超过四成外,其他边镇只是接近三成,而内地卫所不到两成。

    平均算起来,因为边镇保有量巨大,全国平均下来大约有三成左右。

    当然,不包含水师,水师已经超过七成。

    实际上,战船上只保留少量用于自卫的冷兵器,主力南海水师和东海水师都在训练用火炮制敌的战术,用大炮打穿船甲板使其进水沉没,释放火箭、投掷火砖点燃敌船,已经不期待接舷战。

    如今大明库存了这么多火器,魏广德自然想搞出一直火器化率更高的部队,就算是试典新军也是可以对。

    走出军械库,魏广德揉揉太阳穴。

    这样一支典范部队该怎么组建,安排谁来做这个事儿,就值得他好好思量了。

    这种考虑,放在这个时代,绝对不会有人想到。

    就算是适应性很强的戚继光也一样,他指挥按照自己思考的战法配置部队,找兵部要武器。

    打造专门的典范部队,研究有针对性打法,肯定是想不到的。

    不过这在未来,貌似不是多稀奇的东西,各国有条件的,大多都多多少少有这么一支部队,摸索战法和研究战术。

    又回头看了眼军械库大门,魏广德这才走到大轿旁,对身边人问道:“松江府有消息没有,俞提督什么时候能到?”

    魏广德在南京逗留几日了,来到的第二天开始就先后视察了龙江船厂、工部虞衡司和兵仗局、军械库。

    他知道俞大猷那边现在应该是在东番岛接到消息了,回来过着还得几天时间。

    “没有消息传来,但想来俞提督应该收到崇明岛消息了,那边当天就派出蜈蚣船送信去了。”

    身边随从禀报道。

    看来还真得继续留在南京城,白天就各处看看,晚上去秦淮河画舫喝酒听曲儿,日子倒也逍遥。

    不存在乐不思蜀,或许以后致仕了会,不过还得保护好自己的腰,免得到时候有心无力。

    一弯腰,正要钻进轿子里,魏广德忽又停下。

    崇明岛那支水师,放后世就是基地守备部队,除此外海军还有什么?

    除了分舰队外,不就还有一支海军陆战队。

    俞大猷之前还提到过,此前明军水师没有专门的陆战部队,所以登陆作战都是组织船上水手和一部分炮手充当陆战队使用,虽然已经有了经验,但终究没有专业的好吧。

    魏广德寻思着,让南海水师组织一支火器化率高的部队,就当做陆战队进行组织和训练。

    还有辽东,戚继光是明军将领里玩火器最溜的将领,让他也尝试组织一支这样的部队。

    不需要多,两三千人足亦。

    给这支部队配上一两千支鸟铳、,各种火炮来个二、三十门就差不多了。

    其实,明军最大的烦恼还是遭遇北方大骑兵集团的冲锋,如果没有战车防御,步兵野战是真的危险。

    胜利,也只会是惨胜,全军覆没也并非危言耸听。

    算来,事儿交给他们去考虑,魏广德自认为不会比他们更会玩儿。

    之后几日,魏广德把南京城京营、兵仗局甲服厂、户部钱粮仓库都看了个遍,就等着俞大猷赶来。

    至于晚上,大舅子徐邦瑞就带着他逛秦淮河,一起的还有金陵城的勋贵,日子倒是过的有滋有味。

    魏广德逗留南京,自然也没闲着,每两三日就会向京城发去一份奏疏,免得被误以为他留恋烟花之地而不愿回京。

    实际上,魏广德的一举一动有锦衣卫和南京守备太监盯着,每日一报都往京城发。

    昨日魏阁老去了那里视察,看了什么说了什么,见那些人,都有详细记录。

    甚至晚上去的是画舫还是青楼,那些人陪同,留宿那里,都详细记录上报。

    当然,张居正能看到的就是魏广德上报的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