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隆万盛世 > 1476交代

1476交代

    1476交代 (第2/3页)

器简单,要上手真的很容易。

    许多士兵其实都是多面手,特别是水手。

    不管是操船,还是放铳,甚至打炮,都行。

    当然,打不打得准是另一回事儿。

    欧洲士卒这个年代比如站岗,都是带火铳而不是用长矛一类的冷兵器。

    看上去好像都火器化,但实际上不是。

    武器库里,有战事,士兵抢到什么武器就拿什么武器作战。

    实际的火器化率,大约就是四五成的样子。

    国王也不愿意花太多钱砸在火器上,那东西可比冷兵器废钱多了。

    只有在爆发战争前夕,才会舍得砸钱装备部队。

    毕竟,没人想输。

    “魏阁老,回去我就安排此事,只是兵部那边,还需要打招呼才好。”

    军队里单独成立一个营,肯定不是他可以决定的,需要兵部给员额,就算南海水师现在军饷实际上是自筹,但也需要报备。

    否则,不小心就落个心怀叵测的怀疑。

    他现在老了,一切求稳。

    哪怕是以提督麾下标兵营的名义组建,都必须得到兵部的批文。

    而且,兵部的文件,对魏广德来说,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此事放心,我会和张科打招呼的。”

    魏广德开口说道,“武器直接来南京军械库调运,库里库存还有不少。”

    若不是看到军械库,魏广德还想不到大明武库里居然还有这么多好东西。

    后世看历史,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的时候,清军兵部的武库就把洋人震惊了一把,因为里面不少放到西洋都是最顶级的军火,就这么堂而皇之放在军火库里,而不是装备清军。

    还有九一八时,东北军的军火库也是装的满满当当,甚至小鬼子用这些军火都能武装出几个师团,他就觉得心里堵得慌。

    就算没地方打仗,也得把武器交到士卒手里才对。

    更何况,内阁早就在谋划对倭国动手进行“报复”,到时候绝对需要一支陆战队负责抢滩建立桥头堡。

    “善贷,你看我的京营,要不也拿一个营试试?”

    徐邦瑞看魏广德心意已决,也想讨好他这个妹夫,于是开口说道。

    “京营暂时不动,等北京京营也开始换装后,你再上奏此事。”

    魏广德却摇头说道,“这样更稳妥。”

    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魏广德盯着徐邦瑞严肃说的。

    徐邦瑞此时也一下子反应过来,虽然皇帝给了徐家信任,但也不能太出挑,那绝不是好事儿。

    “好,明白了。”

    徐邦瑞有点明白过来,更相信魏广德不会害他,忙不迭答应。

    “最后一个事儿,就是龙江船厂那边,对夷人操船之法不甚熟悉。”

    魏广德继续对俞大猷说道。

    “唉,魏阁老,此事我早就知道,其实那边的人,不少都是我派过去的。

    早年安排他们去壕镜,混上夷人海船,就是想看看夷船实力,所以他们也学会了一些操船之法。

    只是可惜,夷人操船和我们大不相同,虽然有些能明白,但我们的风帆和他们的大相径庭,用法很多时候完全不同,所以现在都没搞清楚那么多风帆到底都是怎么用的。”

    不要觉得人商船很容易就能学会驾船之法,那就太小看人了。

    中国古代风帆和西方风帆相比,就突出两个字儿,简单。

    中国风帆属于硬帆,最主要问题就是重,对材质要求很高。

    因此,中国风帆一般面积不大,因为大了桅杆受不了,这让对风的使用率偏低。

    但因为实在近海行动,所以也还非常适用。

    而欧洲风帆是轻帆,受风面积大,而且风帆不仅多还非常复杂。

    特别是面对复杂气象条件下还要不断调整,最重要很多时候需要爬上桅杆调整风帆角度。

    其他小一些的如三角帆不用人上去,但却需要时刻根据气象条件进行调整,可以说欧洲风帆操控非常繁杂,是一个系统工程。

    对于大多数没多少知识的中国人来说,学习起来就感觉非常麻烦。

    “就是说,你安排的人都没有完全学会怎么操帆?”

    魏广德皱眉问道。

    “有些似是而非,这段时间我就让他们在江面上操控研究,掌握了再入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