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隆万盛世 > 1481接班人选

1481接班人选

    1481接班人选 (第2/3页)

居正和高拱都在争取杨博一系山西官员支持才上位,而且张四维最先还是被高拱捡拔,在张居正心里,未必就真的把他当做接班人。

    倒是这个许国,魏广德之前还真没怎么注意到他,行事低调。

    “那申阁老那些日子有没有去那余侍郎府上?”

    魏广德继续问道。

    “有,是老爷回京后第二日去的,头晚不是在陪老爷饮酒接风,第二晚他就去了余侍郎府上,呆了一个多时辰才离开。”

    张吉答道。

    余有丁字丙仲,号同麓,浙江鄞县高桥镇岐山村人,据传是南宋名臣余天锡之后,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探花,和申时行同一科,有同年之谊。

    所以申时行和余有丁走得近,也很好理解,毕竟一甲就他们三个人,还有个是王锡爵。

    不过王锡爵因为前几年张居正“夺情”事件中坚决反对而触怒皇帝和张居正,之后致仕还乡。

    最起码,在张居正担任首辅期间,王锡爵是不要想重新出头了。

    必须承认,嘉靖四十一年那一届考生,特别是一甲三人先后全部入阁,在大明历史上其实也是很罕见的。

    状元申时行、榜眼王锡爵,都曾经先后出任大明内阁首辅,而探花郎余有丁则是充任次辅,协助首辅申时行办公。

    只是余有丁有一大劣势,那就是他比申时行、王锡爵都大了七八岁,注定在朝堂时间不会长久。

    实际上,在王锡爵成为首辅前,余有丁就先一步卒了,否则按照内阁排序,应该是余有丁接替申时行。

    下面人如此积极的运作,难免让魏广德在心里也生出一丝紧迫感。

    现在他这个官儿已经当的明白了,上位者其实考虑更多的不是做什么事儿,而是如何维持自己的地位。

    而要维持自己的地位,就是给下面人争取晋升机会。

    下面人站在重要、关键的职位上,那么不管你做什么事儿,说什么话就能得到一呼百应。

    指望上面人为底层百姓考虑,那都是扯淡,其实就算有相关政策出台,也是中上层官员为了积累政绩想出来的。

    像张居正、魏广德这样一心为天下,为百姓考虑的阁臣,在大明历史上其实并不多见。

    不是魏广德往自己脸上贴金,是真的没有。

    就算有,也只是顺带。

    其实说起来,他们这样的官儿当得还不如不当,累,压力山大。

    魏广德手放在书案上轻轻敲击桌面,心里也在盘算申时行之后的安排。

    劳堪,肯定是没法入阁的,没在翰林院走一圈,又多是实务,就算把他安排在礼部都非常困难。

    张科,直接赌气回家多年,能够执掌兵部就已经是邀天之幸了。

    他的前辈和同年都没什么值得他投资的,这也是魏广德之前不得不起用申时行的缘故。

    现在嘛,魏广德倒是又发现了一个值得投资的,不过还需要时间猥琐发育。

    这个人是张位,历史上名声不显,隆庆二年进士,最重要是江西南昌新建区人,以翰林院庶吉士成为翰林院编修。

    早前因为得罪张居正差点被外放,是魏广德拦在吏部把人继续留在翰林院,现在实任京城国子监祭酒。

    已经几年了,魏广德现在有心让他入太常寺或者詹事府。

    别看詹事府依旧无所事事,但也是入阁必须走的流程,何况现在宫里可是有两个龙种,不管是谁诞下皇子,都是皇位争夺的不二人选。

    要么是皇后诞下嫡长子,要么就是庶长子,詹事府后面也就有事情可做了。

    “给我下条子,请江尚书,张侍郎还有劳御史明晚来我府上赴宴。

    你安排下明日宴席,务必不能出差错。”

    这个事儿他不能亲自出面,而是要让他们想办法,招呼人为张位摇旗呐喊。

    下面完成造势,魏广德再在内阁里提一句,让张位出任詹事府庶子或者大学士,之后谋夺少詹事和詹事一职。

    在詹事府干上两年,就可以顺理成章将他调入礼部。

    魏广德心里算盘打得响,能够在他之后安排个老乡入阁,后面不管如何,大明朝堂上都不会缺江西人互相提携。

    最起码,只要张位在内阁期间有江西贤良出仕,就不怕没机会入阁。

    这,或许就是乡党之间的传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