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隆万盛世 > 1559山西急报

1559山西急报

    1559山西急报 (第3/3页)

见到魏广德行礼之时,他已经大步走进值房,对里面说道。

    “首辅大人,你来了。”

    书案后,张四维放下手里奏疏起身,拿起旁边放下的一本奏疏就迎了过来。

    好魏广德坐下后,把手里奏疏递过去。

    魏广德接过来看了眼,眉头就皱的更深。

    奏疏是山西布政使上报的,“山西连年大旱,百姓死亡,平凉、固原城外掘大坑三、五十处,处处皆满,时天热,满坑臭烂。”

    “怎么这时候才上报?”

    魏广德心头火起,前两年还给拨了银子,现在直接报告死人了,还很多,显然之前山西上下都在遮掩此事,也说明之前朝廷账面上划拨的赈灾钱粮其实大多没有到位。

    “子维,你怎么看?”

    魏广德放下奏疏,抬头看着张四维说道。

    “应立即让都察院和锦衣卫出动,对所有渎职官员查办。

    还要尽快派出钦差大臣赈济灾民,否则山西怕是要生乱。”

    张四维开口说道。

    “你,马上去请申阁老过来。”

    魏广德点着门口书吏说道。

    等书吏离开后,魏广德才对张四维说道:“子维,你就是山西人,自家老家如此灾情,事前难道就一点不知情?”

    魏广德此时已经很愤怒,他和张居正设计的这套法子,按说应该是可以避免这种大范围大量死人情况发生的。

    上报灾情,朝廷赈济,那怕你给口吃的,也不至于如此。

    可地方上,偏偏还就让这样的事儿发生了。

    关键,这事儿还是张四维老家,作为一个阁老,实在是太不称职了,也不怕自己回去被乡邻族老咒骂。

    别觉得内阁阁老回乡很牛逼,遇到族老一样低头挨骂。

    在乡族环境里,出门了你才是大明阁老,在家乡就得收族规管,得遵守。

    当然,一般族老若不是天大的错,也不会如此对待族中有出息的子弟。

    不过类似这种,怕是张四维回去必定要跪祠堂的。

    如果有的话。

    “我家中一直说都好,书信里并未提及此事。

    而和我相熟兄弟,多在各地经商,对老家怕也是不了解情况。”

    张四维叹气说道。

    张家经商有钱,自然不会被饿着,就算地里没有收成也不受影响。

    自然,对地方灾害是不看在眼里的。

    甚至,张家或许还在利用这个机会,大肆兼并土地也未可知。

    就算现在田地税赋足额征收,可只要田地里有收成,总是能有收益的。

    何况,购买田地,往往也不看短期收益,而是以十年,三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那是家族的底蕴。

    魏广德想到这点,看了眼张四维,没再继续说话。

    应该是山西许多地方死人了,民怨沸腾,地方上才不敢遮掩,只能上报请求赈济。

    不多时,申时行到来。

    看完奏疏后,也只是瞟了张四维一眼,三个人就开始讨论赈济山西灾情。

    自然,户部尚书张学颜、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炌也被派人找来。

    张学颜到来时,刘守有已经在这里回答内阁的询问。

    好在锦衣卫还没有收到山西叛乱的消息,一切看上去还在可控范围内。

    “张大人,直隶、河南能够紧急调查多少粮食支援山西。”

    来一个,就让他们先看山西奏报,然后开始发问。

    魏广德自动忽略了陕西,那里粮草也不富裕,其实河南也是,不过府库里总还有些粮草可以调拨。

    大不了先借用,后面再筹集偿还就是了。

    这边张学颜计算能够调集的粮草,那边魏广德已经和陈炌、刘守有商量派人去山西巡按。

    “务必要抓出几只硕鼠,狠狠整顿山西官场。”

    魏广德这次发狠了,“如果此事布政使有参与,一并锁拿,一会儿我就去乾清宫奏报此事。”

    内阁不是拿出问题为难皇帝的,而是在发现问题后拿出应对措施,然后去皇帝那里过一下名录。

    “他们或许以为张江陵不在了,或许有些事儿没那么严格,但这种关系重大的事儿,朝廷绝不姑息。”

    陈炌和刘守有都是微微点头,算是认可魏广德的意见,接下来就等圣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