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阿公也喜欢便宜糖

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阿公也喜欢便宜糖

    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阿公也喜欢便宜糖 (第2/3页)

 李佑恭也不着急,一直等到了两广巡抚刘继文、广州知府万文卿、广东都指挥佥事陈玫等数名官员抵达之后,李佑恭亮出了圣旨,要求打开武库。

    李佑恭的表情十分阴沉,手藏在朱红色的宦官袍里,脸在火把明灭不定的映衬下,变得更加瘆人。

    长途奔波,车马劳顿,李佑恭的声音有些嘶哑,他低声说道:“咱家知道,地方上盘根错节,有些事儿,不能查,若是真的查出什么来,就是天大的事儿。”

    “陛下派咱家来,就是让咱家做个恶人,前面打仗,后面不能出纰漏,既然都看了陛下的圣旨和南洋水师总兵骆尚志的照会,那就把大门打开吧。”

    “这个,李大珰,这长途奔波,不如稍事休息,明日再看?这已经入夜,恐怕查着查着就天亮了,不如明日?”刘继文擦了擦额头的汗,低声问道。

    李佑恭沉默的看着刘继文,良久之后,才一挑眉,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问道:“明日?”

    他不是在权衡利弊,他在用沉默施压,沉默的越久,对方就会越心惊胆战,最后询问,看似是疑问句,其实是个否定句。

    他要是肯拖到明日,不会下船就来了。

    “刘巡抚是朝廷命官,规矩自然是懂的,咱家既然站在这儿了,你说明日还是现在?”李佑恭再次平静的问道。

    “现在吧。”刘继文叹了口气,他就是个巡抚,面前这位宦官,是从小陪陛下一起长大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大珰里的大珰,宫里的老祖宗。

    冯保是绝对不会出宫办事的,但李佑恭基本常年在外奔波。

    李佑恭到了,等于陛下亲至。

    李佑恭在武库门前等这么久,还跟他废话两句,已经很给他这个巡抚面子了,再坚持阻拦,这里面没他的事儿,也要有他的事儿了。

    “打开吧。”李佑恭挥了挥手,缇骑开始接管第一个武库的防务。

    情况比李佑恭设想的还要差,武库里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连耗子进来,都得哭着出去。

    “武器应该待在武库里。”李佑恭连点检的力气都省了,直奔下一个武库而去,五个武库,只有两个有一点点的库存,剩下的全都是空的。

    这并不会影响前线战事,因为大明这次出动的主要是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京营一样,朝廷直管,南洋水师驻地的武器装备、粮草等物和地方完全分管,也全都检查过了,都是满满当当。

    他查的是地方的武库,结果是一地鸡毛。

    他清楚的知道,若是明天再查,他要面对的就是火龙烧仓了。

    “必须要搞清楚一件事,这些长短兵、甲胄、火铳都去了哪里。”李佑恭看着刘继文说道,他带了八百人,完全足够了,无论地方是否配合,他都要查清楚。

    如果这些武器装备,全都流入了安南,这不等同于广东地方军和朝廷直管的南洋水师打起来了?

    这仗打成这样,就太闹心了。

    李佑恭忧心忡忡,三天后,他得到了一个让他有点哭笑不得的结果,武器装备的确全都没有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也没有流向海外之类的地方。

    确切地说,这些总计价值四十二万银的武器装备,除了在账上存在,现实里,根本就没存在过。

    四十二万银里有三十七万银,都被三司衙门、广州府衙门,给挪作他用了,几乎绝大多数,都挪到了丁亥学制的推行之上,因为朝廷对丁亥学制十分的关注,为了取得一些更好的成效,才会这么做。

    在事上和安下这个矛盾中,广东地面官员选择了事上又安下。

    整肃武备,的确可以保一方安宁;可是推行丁亥学制,既可以满足朝廷的指示,又可以让百姓真的能上三级学堂。

    广东巡抚刘继文,显然对这些银子的去向一清二楚,所以他才会出面阻拦。

    这个武库案真正被装到官吏口袋里的银子,只有不到六万银。

    三十一万银里,十五万给了广州大学堂,十五万给了广州地面三级学堂营造学舍。

    李佑恭面对这个结果,放下了内心的杀心。

    “就不怕倭患再起?这般挪用武库之费。”李佑恭亲自去看过广州大学堂,建的真的好,不输于京师大学堂的庞大规模,同时也看到了落在实处的三级学堂。

    广州府的丁亥学制不仅落到了实处,甚至不逊于松江府。

    丁亥学制推行最好的地方是松江府,其次是广州府,然后才是京师,京师可是最先试点,京师情况复杂,户部审计严密,搞不了这些歪门邪道。

    刘继文颇为坦然的说道:“这门口就是南洋水师,连以前比较多的粤东水匪都销声匿迹了,光是电白港,就停着七艘快速帆船。”

    倭患这个事儿,刘继文有不同的看法,他觉得倭患能够凶焰滔天,原因之一是嘉靖禁海。

    嘉靖禁海的力度甚至超过了洪武年间,导致把海权拱手让给了这些倭寇水匪,而当初禁海的嘉靖二年,倭人争贡,导致祸乱。

    而当时朝中主流看法是: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

    严厉的禁海制度实行,大明连船都没了,海权自然落入敌手。

    北人可能不太理解这个逻辑,等同于说北虏禁养马,把马都杀了,没了马匹的北虏,连军屯卫所半农半兵的军兵,都打不过。

    这是一个错误的政策,大明缺船少兵,最终,倭患在嘉靖二十九年爆发。

    现在大明不再禁海,再加上门口就是南洋水师,广州府、两广地方,还真不怕倭患再起。

    林道乾这个大海盗,的确很厉害,可是这些海盗,从来不敢出现在大明的海域,更不敢出现在水师的炮口之下。

    “按贪腐案奏闻圣上吧。”李佑恭最终没有把这个案子定性为监守自盗,而是定为了贪腐,只要不是大量武器装备流入安南,事情都不算太大,没必要死咬,把广州地方官员咬的千疮百孔。

    他到广州府来,最重要的目的是保证前线作战,不被后方掣肘,获取战争的胜利,他的一切决策行为,都是围绕着这个目的进行。

    李佑恭同步进行商贾稽查,但凡是涉及违禁之物走私贩私的商贾,被悉数缉拿归案,涉及到了钢铁火羽走私,死罪难逃。

    松江水师调拨了六万军,加上南洋水师本来的六万军,一共十二万水师,镇守在广州府,李佑恭要做什么事儿,都没人能拦得住他。

    情况比皇帝预估的要乐观的多的多。

    真没有那么多的内鬼,一共只有十二个商贾,涉及到了钢铁火羽的走私,而且规模都不算太大,如果不是打仗,甚至罪不至死,可惜战争已经开始了,斩立决是肯定的。

    朝廷的海防巡检司,不是白设的。

    走私贩私最多的还是白货,就是合法合规,为了逃避税赋的货物,其中最多的就是来自安南的方糖。

    糖是一种很贵很贵的商品,而方糖是甘蔗的提取物,也是白糖的原料,广州府的糖坊真的很多很多,原料供不应求。

    而广州海防巡检司,对于走私白货,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海防巡检也是人,上了岸,也是要买些糖的,阿公也喜欢便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