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四合院之饮食男女 > 第38章 至今下落不明

第38章 至今下落不明

    第38章 至今下落不明 (第3/3页)

破了。

    就算以前有矛盾,但在现阶段的工作中,完全没有必要放在桌子上说。

    秘书长志不在冶金厂,杨副厂长又威胁不到他,两人相差悬殊,自然没了矛盾。

    从6号突然下发的通报中大家惊讶地发现,杨副厂长好像比其他几位厂领导走快了一步,距离常务副厂长也更近了一步。

    这些副厂长里,就属他有能力,原本尹副厂长也能凭借资历拼一拼的,现在完了,尹副厂长应该是没有机会了。

    那么能同杨宗芳副厂长一较高下的,就是……嗯,说不好啊。

    6号的通报机关众人还没有完全消化,7号、8号,厂长办公室再一次分别下达了人事通报。

    因为负责组织工作管理处的尹副厂长不在,所以相关的工作都由厂长办公室联同组织科一同负责了。

    7号、8号的通报与6号大致相同,都是各部门负责人的任命,有原岗位顺延的,也有调岗或者有空降兵下来任职的。

    有心人统计了一下,这两天下发的人事通报中,管理处一级的负责人,无论正副,通通都是集团部室下派,没有一个冶金厂出身,可见情况之特殊。

    再看科室一级负责人,副职调换还不是很明显,但正职有三分之一是集团下派,原本的负责人如何处理不言而喻。

    审计和纪监配合,最近可是带走了不少人去谈话,虽然也有回来继续工作的,可在这一轮人事调整中,这些人都落榜了。

    不用问,一定是出事了,大问题的都留下了,小问题的等着处理呢。

    这些通报里最让人意外的是原管委办主任廖金会,在组织架构变革以后便负责了综合办公室主任的岗位,但在最新的人事通报中,他却担任了谠委办公室主任。

    先说众人第一个惊讶,如果廖金会没有问题,他为什么会从管委办一把调到综合办公室这样的“二线”岗位,又在新一轮的组织人事调整中去了冷衙门。

    反而是原管委办副主任孙佳更进一步担任了厂长办公室主任的职务。

    第二个惊讶,如果说廖金会有问题,那他为啥还能保留冷衙门这个体面?

    众人太费解了,冶金厂突然调来这么多集团的干部,可见集团并不缺少管理人才,可为啥偏偏放过了廖金会呢?

    这个答案没人说的明白,但毗邻秘书长办公室的辽东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众人倒是了解一些。

    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这些人同冶金厂的办公室人员基本上没有什么交流。

    虽然他们中的有些人就出自冶金厂办公室,但自然隔阂悄然出现。

    他们能更快地获得必要的信息,可却不会往下传出去。

    所以眼瞅着审计要出结果了,组织人事也在按部就班地调整,秘书长的这第二把火终究是快要烧完全了。

    那么廖金会是如何安全着陆的呢?

    “听说是连家底都掏空了。”李慕亲整理着桌上的文件,微微摇头说道:“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哪里有你这么明白的人,他们越进步越糊涂呢。”王珉好笑地说道:“家底掏空这种话就不要信了,组织不会一棒子将人打死的,但接下来他就有的受了。”

    “人情冷暖嘛——”周令华淡淡地说道:“他要是过不去这个坎儿,往后的路才是更难呢。”

    “有啥过不去的,该坦白的都坦白了,该交代的也都交代了。”

    周佩兰回头看了他们一眼,这才继续讲道:“秘书长这么安排,还是看了三月份那件事情上廖主任的表现了。”

    “哎!你说这个我倒想起来了。”

    王珉端着茶缸子站起身,手指点了点说道:“当时廖主任受领导的安排好像是去执行了什么任务,回来后也没说。”

    “别乱猜测了,木已成舟,已成定局。”周令华淡淡地说道:“往后还得看他的表现呢,否则要拉他下马的人比羡慕他的人更多。”

    “这话倒是真的。”王珉从茶柜上接了热水,回过头笑着对众人说道:“财务科的那个副科长,是叫周永远吧?他第一个就不会轻易放过廖主任,哈哈哈。”

    早在5月1日,财务科副科长周永远便被工作组的人给带走了,至今下落不明。

    当时被一同带走的还有仓储车间主任缑震北,可第二天下午缑震北就重新出现在了工作岗位上,这件事倒是很离奇。

    有人说是周永远先交代了缑震北,要拉缑震北下水,也有人说缑震北心机更深,早就跟工作组汇报了周永远的问题。

    这里面的情况很复杂,出了事的也不止周永远一个,回来的也不止缑震北一个,大家只是看着,却一句不敢去打听。

    这一次组织人事调整方案中,很少有人注意到年前从集团下来担任广播站站长、后任红星联合广播电台辽东分台长的王亚娟同志担任了冶金厂宣传科的科长。

    她来冶金厂工作以后表现的十分低调,甚至没有人跟她有过私下里的接触。

    大家最初还对她很感兴趣,毕竟是女同志嘛,听说还没有结婚,可随后京城传来的消息就有点复杂了,大家也都熄了火。

    这一次调整的范围太大,大家都还没来得及注意到她,等注意到的时候就该发现,这位女同志能力暂时还看不出来,但背景一定非常的不简单。

    -----------------

    “你怎么又学起古诗了?”

    李学武一下班便见棒梗抱着一本书站在院子里用功,读的还有模有样的。

    他的脚下是一些劈好的木柴,看样子是刚刚干活了,这会儿是在休息?

    休息的时候读古诗?

    你要说他被周亚梅逼着看书,这一点李学武亲眼所见,倒也是能理解。

    小孩子嘛,读故事类的书籍还是有兴趣的,理论性的他们绝对看不进去。

    但要说学习古诗,这么单调无趣的知识是怎么塞进棒梗的脑子里的?

    你说学习古诗又何必跑钢城来呢,难道联合学校的老师不教吗?

    李学武好笑地看了看他,见他手里还真是古诗词,《唐诗三百首》嘛。

    棒梗也见他回来了,只是表情有些落寞,没有主动同他打招呼。

    这会儿见他问了,便低着头讲道:“今天下大雨了。”

    “下大雨怎么了?”李学武疑惑地看了看头顶的天气,这会儿已经放晴了。

    今天确实下大雨了,不过是在中午。

    “这跟学古诗有什么关系?”他好笑地问道:“难道下雨天更适合学古诗?”

    “不是,是那个……”棒梗吭哧瘪肚地低着头解释道:“下大雨的时候我和之栋都在家。”

    “然后呢?”李学武挑了挑眉毛,问道:“然后怎么了?”

    “然后……”棒梗抬了抬眉毛,解释道:“之栋说‘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这首古诗形容今天的雨真大。”

    就在李学武好奇地注视下,他迟疑了一下,头垂的更低了,用微不可察的声音继续解释道:“我说了‘窝草,这雨真大……’周姨说我应该学几句古诗。”

    “那你是应该好好学学。”

    李学武强忍着笑意点头说道:“一般我遇到这种情况都是不说话的。”

    “谁让那小——”棒梗想说那小崽子就爱显摆来着,可又及时刹住了车,嘟着嘴喃喃,将剩下的话憋会了肚子里。

    李学武伸手揉了揉他的脑袋,笑着进了屋。至于说棒梗,这小子都学会要面子了,看来是真长进了。

    年轻人最怕什么?

    最怕不要脸,更没有荣辱观,无所畏惧,不知天高地厚,这样的年轻人摔跟头也是最狠的,一下子能把后半生的志气都给摔没了,彻底成为浑浑噩噩的混日子。

    用周亚梅的话来说,就是这孩子还知道好赖,就值得培养和教育。

    “你可别乱逗他啊,我好不容易给他板正过来的,这个年龄的孩子最容易叛逆了,听风就是雨的。”

    周亚梅先是提醒了李学武,随后又将一份文件递给了他,道:“沈国栋发来的,你看看。”

    “有事情吗?”李学武接过文件看了看,却是6号那天的事了。

    5月6号,沈国栋陪同津门顺风贸易联营公司新任总经理裴培与司院后勤处签署了三产业务合作协议。

    双方就合作细节达成了一致性的意见,包括产品的研发、生产、规划、销售、管理等方面,启动了全面合作关系。

    津门顺风贸易联营公司是什么背景就不用多说了,这家联营公司在京城有着较为庞大的销售网络,是红星钢铁集团的贸易管理中心最大的经销单位。

    双方在畜牧、家具、手工艺品等项目上开展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合作机制,是完全符合目前政策要求的。

    李学武看着手里的文件,并没有表现出惊讶的表情,因为这正是他给黄干的建议。

    有了黄干的穿针引线,东风系算是间接地有了自己的制造工厂,虽然这些制造工厂有点特殊,但毕竟是有了制造体系。

    工厂生产的产品可以供应给红星钢铁集团供应链和京城销售系统。盈利也多用于船舶采购、车辆采购、设备采购。

    这里所说的盈利采购项目是直接反馈给司院的,再由司院进行内部分配。

    李学武正看着手里的文件,却又接到了京城的电话,是包培刚打来的。

    “我说李秘书长,兄弟可没有得罪你吧,怎么去了辽东就忘了老朋友了呢?”

    包培刚一上来便将李学武一顿数落,在电话里甚至都没给他留下回应的空隙。

    李学武只能是笑着听了,直等对方讲到了从联合储蓄银行听来的消息,这才十分不好意思地解释道:“真是对不住,包主任,我们这个项目还在论证阶段呢。”

    “什么论证阶段,我都听说了,你们都准备筹资划股了!”

    包培刚有些不满地讲道:“就算你们还在论证阶段,兄弟你就不能跟我聊聊吗?也好让我有个准备啊。”

    跟你聊聊?

    李学武心里轻哼,你要是知道了,那就等于京城几个主要银行都知道了。

    现在我不就等着你来找我聊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