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苏晴来了 (第2/3页)
,认真地看向众人解释道:“日方多次来内地沟通商贸工作,积极打开双边贸易的大门,就是集团也同三禾株式会社有贸易往来。”
“他们为什么这么积极地推动与内地的经济贸易合作呢?”
李学武摊开双手,期待地看向了周佩兰,希望她能回答这个问题。
“是为了抗衡阿美莉卡的贸易逆差!”周佩兰好像回到了大学课堂上,听着教授提出问题,她积极地回答问题。
这一刻她发现秘书长对经济和国际工作有着太强的视觉和嗅觉,不怪他能年纪轻轻就参与和主持了集团的经济、管理、工业、安全等等工作。
“没错,局势贸易逆差。”
李学武笑了笑,手指点了点她说道:“现在看来,你负责对接贸易和销售工作是合格的,多多努力吧。”
听见他这么说,王珉等人纷纷露出了羡慕的神情,这可是秘书长的肯定啊,周佩兰未来不可限量了。
“做管理工作,不能不了解国际形势,做经济管理工作,不能不了解国际形势,做工业管理工作更要了解国际形势。”
李学武强调的语气一句比一句强烈,他看着众人很是认真地讲道:“六二年九月,经特殊批准,咱们从日本进口了两套维尼纶成套设备。”
他掰着手指细数道:“六三年又先后从日本、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瑞典、意大利等国引进石油化工技术方面的14个成套设备项目。”
“你们要了解现在,也要熟知过去,更要看得懂将来。”
李学武伸出食指和拇指比划着讲道:“从我刚刚提到的这两次技术引进取得成功以后,国内便对引进外资有了一些更加积极的提法和表现。”
“继而在六三年和六四年,上面又先后批准了冶金、精密机械、电子工业等行业的100多个项目,向国外考察询价和相机签约。”
听着他如数家珍地讲出国内经济和工业工作中的关键节点,众人突然就有了恍然大悟的神情。
原来很多事都是有征兆的。
“六四年一月,上面提出可以让日本人来内地开矿办厂,向他们学习技术,也可以让华侨投资建厂。”
李学武挑了挑眉毛,看着众人讲道:“你们现在应该知道咱们集团为啥能同圣塔雅集团在建筑工程和矿产开发领域展开深度联营合作了吧?”
众人眼睛亮亮的,听他这么说,众人却是想明白了这一点,此前私下里讨论了无数次都没讨论明白的事,就因为秘书长引经据典的一句话,豁然开朗,全都理清楚了。
“圣塔雅集团之所以能在内地同咱们集团达成合作关系,是因为六四年一月,法国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咱们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
李学武手指敲着沙发扶手讲道:“《中法建交公报》发表后,上面在会见法国议员和意大利客人时表示,希望扩大与两国的经济往来。”
“这又意味着什么?”
他目光逡巡,扫了众人一眼,继续讲道:“六五年四月,在Z先生的努力下,上面还同意了新技术进口小组关于引进新技术工作几个主要问题的报告。”
“该报告提出,六五年应当充分利用当前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适应国内经济形势和建设的需要,更积极地展开从资本主义国家引进新技术的工作。”
“正因为有了这项报告的提出和通过,咱们集团才能以技术引进和合作的渠道完成对外贸易工作,继而赚得了启动集团化进程的第一桶金。”
李学武如数家珍一般,手指自动闭合着给众人讲道:“到六六年以前,咱们内地先后与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奥地利、瑞士、荷兰等国家的厂商签订石油、化工、冶金、矿山、塑料、汽车、液压元件、电子、精密仪器等技术设备引进合同84项,总成交额为2.8亿美元。”
“其中成套设备合同56项,用汇2.6亿美元,占全部引进的90%以上。”李学武张开一只手掌看着众人强调道:“咱们集团是在六七年开启技术和设备引进工作的,完全符合当时经济发展和工业建设政策规划。”
“而引进的这些设备范围广泛,从生产资料设备到消费品生产设备均有,但最主要的还是重型工业项目和重大技术装备,其中钢铁工业占31.7%,化学工业占28.1%。”
他抬了抬眉毛,看着几人问道:“现在你们应该知道,集团筹建钢城汽车制造厂,与京城化工合作完善汽车零部件产业,打造汽车零部件供应链是借了哪一股东风了吧?”
“企业管理工作不是掐指一算,也不是脑袋一拍决定的。”
李学武笑了笑,说道:“你们知道截止到今年,内地已经同多少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关系了吗?又与多少个国家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了吗?”
“前一个问题的答案是125个,后一个问题答案是38个。”
他点了点头,微笑且自信地讲道:“这就是集团筹建营城港区,打通以营城港区作为外贸出海口,钢城、奉城作为工业产业园区,集成型轻重工业混合型经济向向内发展,向外扩张的核心目的和主要原因。”
“现在你们应该都想通了,听懂了吧,这企业管理工作是不是很有意思,有点像下棋。”
“额——”王珉左看看周佩兰,右看看周令华和李慕亲,他都懒得看张大嘴巴完全被秘书长的一番长篇大论所震惊到的马宝森,只从同学三人的脸上完全看不到秘书长口中所说的企业管理像是一场棋局那样的乐趣。
这很好玩吗?
我脑子都要烧掉了好不好!
六二年的政策咱们六六年执行,六三、六四的经验咱们六七开始干,六九年要做的事是算计七一、七二甚至更遥远的未来!
这特么谁能算计的起啊!
王珉是一脸的麻木,他的小伙伴们也都在今天遭受了洗礼。
以前他们在办公室聊领导的工作,好像就算计到下个月,多了就半年一年的,很多时候年初定下的目标,年尾都完不成。
但现在看来,领导们做事前看五年,后看五年,甚至是十年、二十年,这负责人的岗位当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了啊——
王珉等四人原本或多或少热切浮躁的心在这一刻彻底得到了锤炼,思考过后一定有所收获。
-----------------
“领导,有人找,说是京城来的,非要见您。”
李学武正在学习新下来的文件,张恩远不得已才来打扰他。
最近他有点忙,非必要的会见和工作张恩远都尽量安排了。
这会儿正是要下班的时候,张恩远见时间差不多了才敲门进来轻声提醒了一句。
秘书长家就在京城,过去几个月也不是没有京城的朋友和关系来找,张恩远是不敢自己拿主意的,分得出真假就直接汇报。
李学武也已经习惯了他的汇报方式,头也没抬地问道:“谁呀,是咱们单位的吗?”
“不是,是一个叫苏晴的女大学生,中财的,我看了她的学生证。”张恩远轻声回答道:“来了半天了,下午就到了。”
“苏晴啊——”
李学武听见这个名字手顿了一下,抬起头,微微皱眉想了一下,这才看向张恩远问道:“她一个人来的?”
“是一个人,背着一个书包。”张恩远形容道:“看起来风尘仆仆的,说是刚下火车便来找您了。”
“嗯,我知道了。”李学武点头交代道:“你带她过来吧,这是我弟弟的同学。”
秘书长的哥哥是华清物理系的高材生,现留校任教,兼职了集团科技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
秘书长的弟弟是医科大学的在读大学生,今年也许能毕业;
秘书长的妹妹是集团财务科副科长李雪。这些关系张恩远早就探听清楚了。
他可不是对李学武有什么算计,而是为了工作。
秘书长说这位来拜访的苏晴是他弟弟的同学,完全能解释得通,他看了苏晴的学生证,也是今年毕业。
你要说两人不是一个大学的,可谁又规定一个大学的才叫同学,高中同学就不是同学了吗?
人家还都是京城的呢。
只是张恩远心里有个疑惑,秘书长弟弟的同学怎么千里迢迢找到这来了?
这个问题李学武也在想,不过已经有了猜测。
苏晴是下午两点钟到的冶金厂大门口,两点半坐到了冶金厂的会客室。
这一坐就是三个多小时,茶水都喝了几大杯,可就是迟迟没等到李学武的召见。
她是有些心慌的,更有些不知所措,很怕李学武不见她,或者随便打发了她。
说起来她是有些没脸来钢城见他的,可事到临头,她能求的关系只有李学武一个了,李文彪是怎么都联系不上的,这个人像是凭空消失了一般。
“苏晴同学。”就在她紧张又紧张,眼瞅着要到下班点的时候,最开始见了她一面的那个秘书走了进来,笑呵呵地讲道:“不好意思啊,让你久等了,秘书长刚得出空儿来。”
“额?好!没关系的。”苏晴紧张之下,差点连话都说不清楚,在对方的示意下连忙站起身,抓着自己的书包便跟了对方出来。
说实话,这一次来钢城,是苏晴第一次走出京城、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来东北,她完全是壮着胆子一个人硬鼓起勇气来的。
她要来找李学武,她要抓住这最后一根稻草,哪怕最终失望而归,可她也要试一试。
只是越走到那间办公室的门口,她的脚步越缓、越小,心里像是在打鼓一般。
等真的站到了那间办公室的门口,她整个人都木了。
咚咚——
秘书敲响房门,轻声打招呼道:“秘书长,苏晴同学到了。”
“嗯,进来吧。”
熟悉的声音从办公室里传来,直接击穿了苏晴的心。
此时此刻,她的忐忑、她的愧疚、她的懊悔糅合在一起,让她心乱如麻,完全失去了以往的冷静和沉稳。
她就像是一个木头人一样,低着头被那位秘书请进了办公室,可就站在门里两步的位置不敢再往前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