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在于你,而不在于我 (第3/3页)
甚至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脆弱,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风轻云淡的平静和一种久居上位者特有的稳如泰山的气度。
丁士桢的腰板似乎挺直了一些,声音也变得缓慢而不疾不徐,带着一种官腔十足的、四平八稳的调子。
“苏大人这话说的......似乎有些强人所难,更有些......没有道理吧?”
他轻轻捋了捋衣袖,动作从容不迫。
“察查京畿道,乃是天子圣旨与丞相钧旨明示的差遣。封您为京畿道黜置使,也是天子金口玉言亲封。我等身为臣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只需恪尽职守,遵照旨意办事即可。至于旨意背后的深意......天子和丞相未曾明言之事,我等官位再高,又岂可妄自揣测?”
丁士桢刻意加重了“妄自揣测”四个字,脸上露出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正直表情。
“苏大人,须知这‘妄自揣测圣意’......往小了说是臣子失仪,往大了说,那可是杀头的大罪啊!如今丁某自身已是泥菩萨过江,麻烦缠身,若是再加上这么一条......呵呵,丁某就算有十个脑袋,也不够国法王章砍的呀!苏大人,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他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滴水不漏,完全将自己置于“谨守臣节、不敢逾矩”的道德制高点上,反而将苏凌的追问衬得有些“咄咄逼人”、“不循规矩”。
苏凌见他瞬间变换了神态语气,摆出这么一副公事公办、甚至反过来拿“国法王章”敲打自己的模样,心中不由冷笑更甚。
好个老狐狸!见软的不行,便开始跟我打官腔,讲规矩了!
苏凌脸上却并未动怒,反而淡淡一笑,那笑容看起来像是在夸赞,实则暗含机锋。
“丁尚书此言,真是......振聋发聩,令人肃然起敬啊!看来这满朝文武,天下百官,真正能做到心中时时刻刻装着当今天子,装着国法王章,言行举止丝毫不逾矩、不僭越的......除了丁尚书您之外,恐怕......还真找不出几个人了。”
这话里的讽刺意味,已然十分明显。
然而,丁士桢却仿佛完全听不出来,反而一脸坦然,甚至朝着苏凌微微拱手,语气“谦逊”地道:“苏大人谬赞了。此乃为人臣子的本分,实在当不得大人如此夸奖。”
苏凌懒得再跟他在这表面文章上纠缠,顿了顿,语气依旧平稳,却将话题再次拉回核心,步步紧逼。
“丁尚书恪守臣节,苏某佩服。然而......”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道:“苏某此次返回京都龙台,所要办的最大的那件事,最明显的那个目的......似乎根本无需揣测,甚至连想都不用多想,只要稍有关注朝局之人,便能明白个大概其。尤其......这件事所关系到的那个衙门,以及可能牵扯到的那些人......与丁大人您,以及您所执掌的户部,可是有着千丝万缕、难以分割的关联!”
苏凌的身体微微前倾,带给丁士桢无形的压力。
“丁大人,于公于私,于情于理,要想知道苏某此行返回龙台,最主要、最核心是要做什么......应该......不难吧?这......似乎也远远谈不上,您方才所言的什么‘妄自揣测圣意’那般严重的罪过上吧?”
苏凌这番话,已经近乎挑明了他此行目标直指四年前的户部旧案!并且点明了丁士桢及其户部与此事的核心关联!将丁士桢再次逼到了墙角,让他无法再用人臣本分之类的空话套话来搪塞。
丁士桢听完,脸上那副风轻云淡的表情终于维持不住了。他沉默了片刻,眼神变幻不定,似乎在急速权衡着什么。
忽然,他猛地抬起头,发出了一阵哈哈大笑,笑声洪亮,似乎瞬间抛开了所有顾忌和伪装,一摆手,做出一种颇为“豪爽”、“不拘小节”的姿态。
“哈哈哈!好!好!苏大人果然快人快语,心思剔透,句句直指要害!既然话都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
丁士桢收住笑声,目光灼灼地看向苏凌,点了点头,语气也变得直接起来。
“那索性......丁某也就不再与苏大人打哑谜,绕圈子了!”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决心,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不错!丁某......的的确确,清清楚楚地知道!苏大人您此次返回京都龙台,最主要......是要查什么旧事!以及......这件旧事,最主要会牵扯到哪个衙门,又会牵扯到......哪些人!”
他终于亲口承认了!
苏凌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微微点了点头,顺着他的话,挑明了最后一步。
“丁尚书既然都明白,那事情......就好办多了,也简单多了。”
他的目光如同实质,牢牢锁定了丁士桢。
“苏某方才所说的,丁尚书您的‘价值’,您手中可能掌握的‘筹码’......指的不是别的,正是......”
苏凌顿了顿,每一个字都说得极其清晰。
“......丁尚书您,是否愿意,以及......能够,在苏某即将察查的这件最重要的‘旧事’上......提供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又能够......配合到何种程度呢?”
说完,苏凌不再多言,只是缓缓地、极具压迫感地看向丁士桢,等待着他的最终回答。
这才是今晚这场谈话,最核心、最实质的问题!
然而,出乎苏凌意料的是,丁士桢听完这个直接到不能再直接的问题,脸上非但没有露出为难、挣扎或者讨价还价的神色,反而显得异常平静和自若,仿佛早就准备好了答案。
他甚至想都没想,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迎着苏凌的目光,一字一顿地回答道:“丁某......在这件苏大人要查的旧事上,能提供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又能配合到何种地步......”
他的嘴角甚至勾起一抹难以捉摸的弧度。
“......能够决定这些的,不在于丁某。”
苏凌闻言,眉头微不可察地一蹙。
丁士桢继续缓缓说道,语气平稳却带着一种奇特的意味:“而在于......苏大人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