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倾听百姓心声 (第2/3页)
有实绩的举措或许能更快让百姓信服。”
朱瀚缓步走到他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标儿,你总是急于求成。不过,你这法子倒也可行。民意若能通过商会直达朝廷,再由你亲自处理,确实能事半功倍。但有一点你需谨记,凡事要透明,切莫让外人觉得商会沦为富商的工具。”
朱标深以为然地点点头:“皇叔所言极是,透明公正乃商会立足之本。明日我便召集商会的骨干成员,与他们详细商议此事。”
第二天一早,京畿商会内的议事堂里,气氛格外热烈。
商会的骨干成员齐聚一堂,纷纷对商税局与商会的合作提出建议。朱标端坐堂上,神色肃然,而朱瀚则静静坐在一旁,偶尔以目光示意。
一名来自通州的盐商率先发言:“殿下,王爷,小人斗胆提议,这商会既然是为商贾谋利,便应当将货物流通的成本公开透明。每一项税费都该明文列出,且不得私设任何关卡,这样商贾们才敢放手去做生意。”
朱标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那盐商见状,稍稍放松了些许,接着道:“以往我们通州的货物运到京城,明面上只需缴一笔商税,可实际上,每经过一道关卡,便要交额外的费用。这些费用没有凭据,商人们虽心中不忿,却无处申诉。”
朱标听罢,目光微沉,缓缓说道:“你提得很好。既然朝廷推行商税局,便是为了杜绝此类乱象。如今京畿试点既然已经展开,本宫会要求商税局设立统一的税收账簿,所有税费都需详细记录,并公示于商会大厅。若再有人私设关卡,便是与朝廷为敌。”
此话一出,堂中顿时一片哗然。许多商贾面面相觑,似乎没想到朱标竟如此果断。
一名年轻的瓷器商连忙起身道:“殿下若真能做到这一点,我等商贾必定鼎力支持!不过,殿下,这账簿虽可杜绝隐性收费,但是否能请商税局定期派人巡查?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公平。”
朱瀚这时终于开口,语气虽不重,却极有分量:“商税局的确需要巡查,但更重要的是,商会自身必须具备监督的能力。若你们商会无法自律,巡查再多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本王提议,在商会内部设立监督小组,由商贾自行推选代表,与朝廷派遣的税官共同核查账簿。”
商会的一名老绸缎商闻言,恍然大悟般点头:“王爷所言极是!商会本就是百姓的组织,若自己都不能约束自身,又如何敢奢求朝廷信任?小人愿意第一个报名加入监督小组,为百姓出一份力!”
朱标见状,面露欣慰之色,朗声道:“很好!有如此觉悟,本宫甚感欣慰。你们放心,本宫与皇叔一定会确保此事公平透明,绝不会让商会成为少数人的工具。”
一天清晨,朱标正在案前批阅商会提交的奏报,忽然有侍卫来报:“殿下,京郊一批商贾特意进城求见,说是要呈上一件特殊的礼物。”
朱标略感诧异,亲自来到正堂迎接。只见几名商贾抬着一面锦旗缓缓走来,上书“太子仁德,王爷英明”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为首的一名年长商人激动地跪下,颤声说道:“殿下,王爷,我等今日送来此旗,实在是为感激朝廷的公正与体恤。这段时日,商会设立,商税清明,百姓之福,实乃千载难逢!”
朱标连忙将他扶起,语气温和:“诸位父老,你们的心意本宫收下了。但这不过是朝廷该做之事,能让你们过上好日子,才是本宫真正的心愿。”
朱瀚站在一旁,目光深沉,缓缓说道:“锦旗虽美,但若想真正让百姓铭记朝廷的善意,还需更长远的举措。标儿,接下来我们要将京畿试点的成功经验推广至其他地方,让更多百姓受益。”
朱标坚定地点了点头:“皇叔放心,一定会全力以赴。”
两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