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六章我便陪他玩到底 (第2/3页)
,有人说,朝廷过分关注商贾,反而冷落了百姓。”
朱标眉头微皱,问道:“此事我怎么从未听闻?四弟何处得来这等消息?”
朱棣摊开手,语气随意:“大哥勿怪,四哥不过是听人闲谈罢了。京畿虽富,但百姓疾苦终究比商贾更为重要。若大哥一心一意扶持商会,却疏忽了百姓,难免引来议论。”他说完,目光直视朱标,眼神中带着一丝试探。
朱标冷静地说道:“四弟,多谢你的提醒。但我自问未曾冷落百姓。京畿商会初建,尚需完善,难免有人心生怨怼。只要用心施政,时间自会证明一切。”
朱棣嘴角微扬,笑意却多了几分意味深长:“大哥果然胸怀宽广。既然如此,四哥也不多说了。只是提醒一句,这世间人心难测,凡事多留一分心眼,总是好的。”
朱标面色如常,拱手说道:“多谢四弟提醒。夜深了,四弟请回吧。”
朱棣闻言,起身告辞,离开时目光掠过朱标案上的奏折,若有所思。待他背影消失在夜色中,朱标心中却多了一分隐隐的不安。
次日清晨,朱标特意召见朱瀚,将昨夜之事原原本本说了一遍。朱瀚听罢,脸上并无波澜,目光却深邃如水。他轻声说道:“标儿,朱棣此人心机深沉,绝非无的放矢。他提到的传言,多半是有人刻意散布。”
朱标皱眉问道:“皇叔,您的意思是,这些流言可能与四弟有关?”
朱瀚微微一笑,语气不急不缓:“不排除这种可能。他素来善于借力打力,若真是他挑起事端,我们便不能坐以待毙。”
朱标思忖片刻,低声道:“皇叔,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朱瀚目光一闪,缓缓说道:“既然他在暗处,我们便引蛇出洞。既然传言针对商会,你便趁此机会,在城中举行一场公开活动,让百姓与商贾直面交谈。这既可打破流言,也可安抚人心。”
朱标眼前一亮,连忙点头:“皇叔所言极是!这就着手安排。”
朱标亲自主持了一场名为“百姓之声”的民意大会,邀请京畿百姓、商贾以及地方官员齐聚一堂。大会设在京城南门的广场之上,早早便聚集了成百上千的百姓,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朱标站在高台上,目光扫过下方人群,朗声说道:“诸位父老乡亲,京畿商会初建,不少人心存疑虑。今日,本宫便与大家一同探讨,凡是关乎民生之事,皆可直言。本宫在此承诺,绝不隐瞒,绝不避讳。”
此言一出,台下顿时议论纷纷。一名年迈的农夫第一个站出来,声音沙哑却掷地有声:“殿下,俺是南郊种地的农户。这两年粮价虽然稳定了些,但布匹、盐这些东西却越来越贵。俺们种地的,日子还是苦得很啊!”
朱标听罢,点点头:“老人家,你的难处本宫记下了。商会的宗旨,便是让货物流通更顺畅,减少中间的加价环节。本宫会亲自督促商会,与各地商贾商议此事,尽快出台方案。”
又有一名年轻的铁匠上前,拱手说道:“殿下,俺听说,有些商贾私下囤积货物,哄抬物价,这些人可怎么治?”
朱标沉声道:“此事若属实,便是触犯朝廷律法。本宫已命商税局加强巡查,凡囤积居奇者,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台下百姓闻言,纷纷拍手称快。然而,也有一名身穿华服的商贾站了出来,语气略带不满:“殿下,货物流通确实需要清明,但商贾们也有自己的难处。若朝廷一味打压,只怕我们的日子也难熬。”
朱标看着他,面色不变,语气却透着威严:“本宫从未打压商贾。商会的存在,便是为你们争取利益。若你们真有难处,尽可通过商会呈报。但本宫也要提醒一句,商贾行事,需有良知。若只顾一己私利,害苦百姓,便休怪朝廷不留情面。”
那商贾听罢,连连点头,不敢再多言。
大会持续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