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献丑一首 (第2/3页)
,目光如刀,逐一扫过众人。
最靠近朱棣的一名世家子弟率先开口,小心翼翼地说道:“殿下,太子殿下这次的动作确实不小。许多名门世家都派人去观礼,还有一些士子直接表明愿追随太子的心意。他这样一来,恐怕会将更多资源集中到自己手中。”
朱棣闻言,冷笑一声,语气中带着浓浓的不屑:“集中资源?哼,他朱标以为靠几句冠冕堂皇的话就能笼络人心,实在是异想天开。他在这些士子身上寄予厚望,却未曾想过,这些人能否撑起他那副雄心。”
一名穿着华丽的年轻子弟忍不住问道:“殿下的意思是,这些士子不过是虚有其表?”
朱棣摇了摇头,目光中多了几分算计:“不,他们中确实有几个才华横溢之辈,但越是这样的人,越难为朱标所用。这些读书人目高于顶,自恃清高,若不能完全折服他们,反倒会成为他的负担。”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点头,附和道:“殿下高见!”
幕僚中,一位年长者眉头微蹙,低声问道:“殿下,那我们接下来该如何行事?是否需要立即打压这些新任士子?”
朱棣抬手止住他的话,缓缓站起身,双手负于身后,目光深沉地望向窗外:“不急,急躁是最愚蠢的手段。朱标最大的弱点在于他的急功近利。你们想想,他匆忙推举士子上位,难道真的能确保每一个人都能胜任?”
一名世家子弟顿时恍然大悟,试探着问道:“殿下的意思是,等这些士子初上任时,我们抓住他们的疏漏,适时施压?”
朱棣满意地点头:“没错,初出茅庐的士子,多半沉浸在自以为是的书本知识里,真正接触实际事务时,难免会出错。而这些错,就是我们翻盘的机会。”
众人眼前一亮,纷纷称赞朱棣的策略。
年长的幕僚上前一步,谨慎地问道:“殿下,那具体该如何推动这些士子的失误?我们是否需要安排人手进入其中,引导他们犯错?”
朱棣冷笑一声,摇了摇头:“不必动用太多资源,他们的失误,往往来自于自身的能力不足和经验欠缺。你们需要做的,是稳住各世家,让他们在暗中观察。至于推动,那不过是稍加点拨而已。”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比如,若有人治理地方不力,你们便将问题传到民间,添油加醋一番;若有人徇私舞弊,则将证据递交朝堂。本王要让朱标明白,举贤授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想用这些士子巩固地位,那本王便让这些士子成为他最大的麻烦。”
另一名年轻的世家子弟抱拳说道:“殿下英明!太子虽然在士林中赢得了一些声望,但许多世家并未完全臣服。若我们从中施压,必定能让他顾此失彼。”
朱棣满意地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冷意:“你们要记住,胜者从来不是靠一时的风头,而是靠稳扎稳打的布局。朱标的每一步都走得急躁,我要做的,就是让他的每一步都陷入泥沼。”
幕僚们纷纷表示赞同,一人低声问道:“殿下,若太子发现我们的手段,会否反击?”
朱棣大笑一声,眼中满是自信:“他会反击,但他的反击只会让更多人看清他的弱点。记住,我们是暗中布局,他是光明行事。光明之下的每一处阴影,都会被无限放大。”
会议结束后,朱棣独自坐在主位上,目光沉静如水。窗外的月光洒在他的脸上,映出几分冷峻的轮廓。
“朱标啊朱标,你以为自己一步步走得稳妥,却不知道每一步都在为我铺路。”他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等到你发现时,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朱瀚独自站在书房的窗前,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宫殿,手中捧着一卷刚刚送来的奏折。烛光摇曳,映出他微微皱起的眉头。
他缓缓展开卷轴,熟练地扫过内容,眉头皱得更紧了些:“朱棣这小子,还真是步步紧逼。”
一旁的随侍上前,低声问道:“王爷,这些世家子弟的动向,是否需要属下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