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二章你听说了吗? (第2/3页)
书案前,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淡然说道:“标儿,四弟向来擅长挑拨人心,他这次的手段并不意外。你要记住,谣言最怕的不是反驳,而是用事实击破。”
朱标抬起头,语气中带着几分焦虑:“可谣言已经扩散了,若不立刻制止,恐怕会影响地方对朝廷的信任。”
朱瀚放下茶盏,缓缓说道:“这正是你该学习的地方。解决谣言,不是让百姓听信你的解释,而是让他们亲眼看到真相。你可以安排陈清和刘庭松举办一场公开的说明会,让他们将整顿后的成果展示给百姓,同时邀请地方士绅共同参与。”
朱标眼中一亮,恍然大悟:“皇叔的意思是,借此机会直接向百姓和士绅展示我们的诚意和实际成果?”
朱瀚点点头:“没错。而且,你要让士绅明白,他们也能从中获益,只有利益一致,才能化解他们的抵触。”
通州的县衙前,广场上聚集了数百名百姓,场面热闹非凡。
陈清站在高台上,手持账簿,面色沉稳。他身后是数名衙役和几位地方士绅,而旁边摆放着整整齐齐的一排粮袋,袋上清晰地标注着“新粮”“旧粮”等字样。
“诸位乡亲!”陈清朗声说道,“下官奉太子殿下之命,整顿通州粮仓,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如今粮仓中的账目已经彻底清理。今日,下官在此向大家公布结果,请大家一同监督。”
台下的百姓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他说的是真的吗?粮仓真的整顿好了?”
“谁知道呢?不过,看这些粮袋,好像确实比以前整齐多了。”
陈清挥了挥手,示意衙役将一袋粮食打开。他走到粮袋旁,亲自从中抓起一把金黄色的稻谷,举到百姓面前:“这便是整顿后的新粮,质量如何,大家可以自己检验!”
几名百姓被邀请上前查看,他们用手仔细摸了摸稻谷,又闻了闻,连连点头:“这粮食确实是好粮!比我们之前见过的强多了。”
陈清继续说道:“除了粮食质量,下官还制定了详细的分发方案。每一季节,粮仓都会按时发放救济粮,任何需要帮助的乡亲都可以登记领取。这些记录将公开张贴,任何人都可以监督。”
台下的百姓顿时欢呼起来,纷纷说道:“太子殿下果然为我们百姓着想!这样一来,日子就有盼头了!”
站在一旁的几名士绅脸色复杂,其中一名年长的士绅叹了口气,对身旁的人低声说道:“陈大人确实有能力,他这番作为,恐怕我们也挑不出什么错处了。”
南郊的一片田野间,刘庭松带着几名官员和乡绅,正在向百姓解释田亩清点的成果。田埂上,稻穗在阳光下金光闪闪,映衬得人们的脸上多了一份满足的笑意。
“诸位乡亲,经过这次清点,我们发现了一些隐瞒的田亩,如今这些田亩已经重新登记入册。”刘庭松站在田头,语气坚定,“从今以后,每一位百姓的田亩记录都将透明化,任何人不得借此克扣赋税。”
一个年轻的农夫忍不住问道:“刘大人,这清点田亩是不是只对我们穷苦人有约束?那些大户人家的田地呢?”
刘庭松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你问得好。其实,这次清点田亩,我们不仅对普通百姓负责,同样也对乡绅们的田地进行了核查。不管是谁,只要是有田地的,都要一视同仁。”
这话一出,百姓们纷纷议论:“刘大人果然公正,这样我们就不用担心被压榨了!”
站在一旁的一名乡绅拱手说道:“刘大人,下官起初确实心有疑虑,但现在看来,您的作为确实是为百姓着想。我们这些乡绅,也愿意全力支持您。”
刘庭松拱手回礼,语气诚恳:“多谢各位的支持。这次清点田亩,不仅是为了赋税公平,更是为了大家能安心种田。下官只是尽了一点绵薄之力,真正的功劳是诸位乡亲和乡绅的配合。”
通州和南郊的捷报再次传回京城,朱标翻阅着文书,脸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