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我在三国养牲口 > 第十一章 汉末三两事

第十一章 汉末三两事

    第十一章 汉末三两事 (第2/3页)

沧家里这位隐姓埋名的大儒蔡邕,便是刘宏反复横跳的直接受害者。

    东汉末年,天灾不断,其实把这些天灾说的有多夸张绝对是扯淡。

    因为很多地区的灾害其实是经常出现的,真正动摇大汉根基的原因,却是来自置之不理的积累。

    就像刘沧所在涿县,这两年周边就屁事没有,至于旱灾风灾,通常每隔几年都会发生。

    而南方湿地涨水淹村?话说南方哪年不发点水灾的?别说东汉,你放到现代,那里也从没间断受淹。

    及时治理,及时疏导,拨钱赈灾,恢复民生也就是了。

    正常情况下,这属于经年的常规操作,上到朝臣,下到地方豪族,大家熟悉的一逼。

    基操勿六,这么形容真不过份。

    不但大家熟悉,出自民间的刘宏也熟悉。

    只不过,刘宏这二愣子从没想过,这些年他任用宦官,把满朝文武搞的人不人,鬼不鬼。这些朝臣跟地方世家豪族又枝脉连根。

    皇帝挺好,没错,虽然寒门骂娘,但在世家豪族眼中,刘宏这个皇帝,其实挺合他们胃口的,

    但便宜都让宦官占了,那就不太好了。

    大家一肚子不满,都想趁着天灾的机会在宦官腰子上捅上一刀。

    既然要捅刀,肯定不能再基操勿六。

    自觉治理,维护乡亲?

    大家先等会,朝有妖孽引发天罚,等咱们清君侧,先把陛下身边那些孽障捅了再说。小不忍则乱大谋。

    好么!

    这灾没人管了,旱的地方不顾下游各种截水,涝的地方任凭民众流离以增话题。

    最主要这玩意是越积累越可怕的。

    以至于至此为大汉境内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埋下了伏笔。

    好吧,伏笔就是后话,此处多说无益。

    且说朝中忙的上蹿下跳的一群大人们。

    刘宏亲信小人委以重权,朝臣以此为突破口暗示因此天灾。

    说白了,就是你把他们干掉,咱们就帮你把这天下治理好。别笑,他们还真不是吹逼。

    可刘宏丫的也够操蛋的:来,伱们再说明白点,我有点听不懂。

    好么,事情都到这份上了,刘宏不知道是不是揣着明白当糊涂,开始虚心请教朝臣,询问治理天下之方。

    可想而知,朝臣们会理他才见鬼呢。

    眼见事情陷入僵局,刘宏不自觉,朝臣也不敢乱吵吵,结果刘宏却是将目光盯在了老实人身上。

    蔡邕,蔡伯喈,东汉三国史中难得的老实人。

    没错,刘沧将蔡邕定义为老实人,这也是刘沧愿意跟蔡邕共处的原因。放心,不用瞎想拘束。

    这东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