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安庐商社 (第2/3页)
利帝国本土无异于发现了一座巨大的金银矿脉,他的货币改革甚至都显得有些多余。
其实弗兰茨一早就知道清朝官员肯定会搞资产转移,所以他在建立洋行之初就特意对安全性和隐秘性进行着重宣传。
奥地利帝国的洋行名字甚至就叫安庐商社,外国人可能听不懂,但是对于有些文学功底的清朝官员和商人来说却不难理解。
其实弗兰茨最开始打算叫“桃花源”的,不过由于钩子太直没能成功。
不只是弗兰茨的安庐商社,几乎所有的列强银行都在此时赚得盆满钵满。此时的洋行对于钱庄、票号就是降维打击。
洋行享有治外法权,不受清政府管辖,更无权干涉其内部运营。
反观钱庄、票号在朝廷眼中没什么地位,想让它破产就能让它破产,想将其抄没就将其抄没,储户信息的保密更是一个笑话。
洋行大多有国家作为后盾,在此时的乱世显得尤为可靠。而那些所谓百年老号,几代人积累的商誉和人脉在刀锋和强权面前实在过于脆弱。
另外就是清朝贪官也确实多,这些钱是不能摆在明面上的,所以洋行完美符合他们的需求。
清朝的政治制度也决定那些即便是有合法收入的人也无法完全信任政府,他们也不确定自己什么时候就会得罪什么落得个锒铛入狱或者是家破人亡。
所以在清朝无论是守法的有钱人,还是不守法的有钱人都愿意选择一个更安全的方式。
弗兰茨将守密守则直接刻在大门上的策略异常成功,再加上一些特意编撰的鸡汤,精准地打动了那些人的心。
“不点名、不记录、不追问”三不原则让弗兰茨的安庐商社成为了贪官、豪商们心目中的桃花源、避风港。
“汉斯先生,听闻贵行神通广大,对客户财富有着莫大的护佑之力?”
洋行经理汉斯·刘笑着回答。
“恭亲王,您这么神通广大,难道还不知道我们奥地利帝国吗?”
恭亲王奕訢眼皮跳了跳,他自然是知道奥地利帝国的,清朝上层对海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