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耶律洪基的提议 (第2/3页)
改革。
恰恰相反,为了小命,他着重强化了宫禁的纪律!
使之变得更加的反人性!
同时,除了就寝外,他身边永远有着一队忠诚的御龙直。
哪怕是和大臣们密议,他也必定会让燕家兄弟,带着御龙直守卫。
同时,他身边始终会有一个专门给他挡枪口的,全副武装的御龙直卫士。
目前做这个事情的是经过考验的燕援兄弟。
除此之外,赵煦对自己身边的人,素来很好。
看到做的好的,更总是嘉奖、提拔。
对几乎所有身边人,都是柔声细语,哪怕做错了,也不会斥责,更不会加罪。
甚至可能还会安抚——当然了,也不是没有惩罚。
不过通常来说,对这些人,要么不罚,要罚就是直接驱逐!
直接将危险扼杀在萌芽中!
不给任何刺客机会!
这些都是赵煦吸取了历史上一个又一个被人刺杀的倒霉蛋的教训,总结出来的。
但仅仅如此,还是不够。
所以,在他身边的人,哪怕是个内臣,也必须经过审查。
他必须有父母叔伯!
且还需和这些亲人,有着比较亲密的情感联系。
同时,他们还要经过内侍省的观察。
确定此人忠厚本分,能吃苦耐劳,懂得知恩图报,才会进用。
种种措施,犹如罗网,使赵煦身边,尽皆忠臣义士!
别说赵煦疑心,实在是自古君王素来多疑。
赵官家们尤其如此!
看谁都像是乱臣贼子。
天天都在提防着文臣、武臣、外戚、勋贵造反!
说老实话,赵煦只折腾自己身边的人,对文臣、武臣都在合理范围内放权的君王。
在赵官家们中已经是异类中的异类了!
……
回到集英殿,赵煦刚刚休息了一会,閤门通事舍人张叔夜,便送来了安排好的觐见名单。
赵煦接过来,扫了一眼,就眯起眼睛来。
“耶律琚要见朕?”
“知道什么事情吗?”
张叔夜躬身答道:“奏知陛下,刑学士,似乎与辽主有关!”
赵煦哦了一声,面无表情的摩挲了一下双手。
在四月底的时候,耶律洪基派人,将高丽今年岁贡,押送到了汴京。
如今,那些白银正在户部接受检查,以确认成色和重量。
而与高丽的岁贡一起入京的,还有辽人在日本,大发金银矿的传说。
据说,辽国大将萧不哒野,在一个月内,就从日本采的白银将近十万两!
这震惊了天下!
大宋上下瞠目结舌,目瞪口呆。
好多士大夫,都有些语无伦次了。
尤其是当辽人宣传,萧不哒野在日本找到的金矿、银矿是从大宋崇文馆里找到的当年入宋求法的成寻的口述的文字后。
士大夫们捶胸顿足。
纷纷开始跑到崇文馆查阅,然后……
他们果然找到了当年‘记录’成寻口述的‘日本山川地理’、‘奇闻轶事’。
顿时,一个个如丧妣考,大骂成寻实乃天下之祸!日本之奸!
你怎么可以随随便便把自己国家的机密,写成文字,还告诉其他人?
此小儿持金于闹市!
现在好了吧!
被北虏顺藤摸瓜找到了吧!
从此家国沦丧,社稷崩塌!
成寻罪该万死啊!
当然,他们更恨的是——为什么自己没发现?
这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紧接着,这些人就调转枪口,开始对刑恕口诛笔伐。
一个个信誓旦旦,刑恕必定和北虏勾结了。
崇文馆的密档,必定是刑恕出卖给北虏的!
所以——请斩刑恕以谢天下!
刑恕对此,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只能是闭门谢客。
因为,在本质上,这些人其实没有说错。
崇文馆里的日僧成寻文牍,确实是他刑恕刑和叔,送给北虏的。
不过……
他是奉诏行事。
但,他敢说出来吗?
不敢的!
只能默默背起这口锅,承受着天下人的攻讦。
而赵煦对这些杂音,只有一个态度——不予理会!
这个事情也让赵煦对大宋的主流士大夫们,有些失望——他们的第一反应居然是痛骂刑恕卖国。
而不是和汉唐士人一般——金山、银山,乃天赐有德!
今北虏窃据,实乃太阿倒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