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人事 (第2/3页)
在崇政殿上接受了他的拜谒。
礼仪性的走了个过场,就让他回家准备好,六月下旬正式进宫,到崇文院去上班。
又过了两天,六月乙卯(初四)。
吏部除授了一系列的人事任免。
一大批在元丰八年赵煦即位后,被太皇太后问罪、罢黜、编管的【污点官员】,迎来了起复潮。
在大宋来说,这其实很正常。
毕竟,朝廷培养一个士大夫不容易。
不能因为一点小错,就轻易的否定他们!
再说了,他们虽然【曾经犯错】,但都堂宰执和宫中的天子,都觉得他们是【忠心奉上】,所以做事急躁了些、办事激进了些。
何况,朝廷已经惩罚过了。
没看到,这过去的四年,这些人不是被勒令在家思过,就是被软禁在某州监视居住或者被贬到了偏远军州为小吏了吗?
而且,他们也都深刻检讨了自己的错误。
每三个月一封反省札子,每遇天子圣节,必奉表称贺,同时汇报自己在家反省的心得。
这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总得给人家一个重新再来的机会对不对?
于是,这些当年被天下唾弃、谩骂的【酷吏】、【残民之官】。
一个个纷纷履新。
朝奉大夫、集贤校理、管勾鸿庆宫刘定知淮阳军。
这位皇佑五年的进士,在熙宁年间,曾出任秦凤路转运判官,给王韶和李宪开边当后勤大总管。
元丰二年起,在河北路和河东路,为提刑官。
长期从事地方司法刑狱工作。
属于是实干派!
这位老哥,当年之所以被贬,完全是池鱼之灾——因为朝廷里很多人觉得他一直和王韶、李宪、吕惠卿等奸佞搭班子。
肯定是新党!
而且是骨干!
于是,有杀错没放过!
直接一脚把人家踢去当了宫祠官。
大抵相当于现代的发配工会/少年宫。
如今,算是平反了。
当然,朝廷不可能承认自己错了。
所以,起复对刘定来说,是很合理的安排。
朝廷内外,都没什么意见。
因为很多人,包括当年把刘定踹去鸿庆宫的那些人,其实现在也知道刘定是被误杀的——刘定是梅尧臣的学生。
梅尧臣虽然早死了,其政治影响力也基本消失。
但烂船还有三两钉呢!
人家的关系,是直接通到元老们面前的。
刘定的起复,属于合理的话。
那么,在刘定之后起复的人,就一个比一个离谱了。
朝奉郎李察起复知临江军;降授庐州签书判官蹇序辰起复为监察御史;福建路转运副使吴居厚,迁淮南西路转运使;知海州霍翔以集贤校理、朝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