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0 两份捷报 (第1/3页)
浑身污垢的骑手肯定听不见街道两边人们的议论声,就算听见了也不会多想,此时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件事,用最快速度把战报送到长安右门外的通政使司,这时候得按分钟计算成败。
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爷故意捣鬼,从德胜门进京的驿卒刚绕过皇城东侧拐上东长安街,从东单牌楼方向也有一骑绝尘而来。除了马匹颜色是灰白外,两者的速度、打扮几乎一模一样。
“二哥,兄弟我在这边盯着,您赶紧向千户大人报信。今天城里怕是要出大事了,得提前准备啊!”
两匹八百里加急的驿马分别从北、东两个方向同时汇集到长安街,这种巧合不敢说千年一回,也得算百年一遇了。正在街面上巡逻的锦衣卫东城兵马司士卒见状,赶紧派人往兵马司跑。这也算工作经验丰富,不管报喜还是报忧,做为负责京城治安的部门都得做好应对准备,免得手忙脚乱。
实际上真有点手忙脚乱的并不是已经归属锦衣卫管辖的京城兵马司,而是负责接收各类公文的通政使司。
这个部门在明朝的存在感并不强,但它却是九卿之一,与六部尚书、大理寺卿、督察御史并列朝廷的核心部门。
为什么会有此殊荣呢?当然是因为职责所在。通政使司掌管着全国各地军政与皇帝的公文往来,还兼顾后世信访办的工作,是皇帝监管百官、了解国情的手段之一。
大明的官员和将领,达到一定级别或者担任某种职务之后都会额外多一种特权,向皇帝直接汇报。此种密报性质的公文肯定不能走寻常渠道呈送入宫,这时候通政司就有用了。
任何需要直接呈送皇帝的奏疏,可以直接送抵通政使司,先登记备案辨明真伪,再当面交给司礼监秉笔。双方做好印记,确保不曾私自拆封,最终由皇帝御览。
这么做的根本原因就是要保护上疏官员和皇帝之间的通信内容,避免被打击报复。只有让告密者自身更安全,使告密成为习惯,官员们人人自危,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