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3章 被人格魅力折服 (第2/3页)
合考量后做出推荐。”
力哥赞同,“那是自然,干部提拔可不是小事,得慎之又慎。我只是给你提个醒,让你心里有个数。”
“在南州,你的话语权还是很重要的,只要你觉得合适的人选,大胆推荐就行。”
厉元朗点了点头,“力哥,您放心,我会把握好这个机会的。不过,现在南州的局势还不太稳定,各种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我们还得继续努力,把南州的工作做好。”
力哥则说:“厉书记,我相信你的能力。南州在你的带领下,一定会越来越好的。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开口。”
厉元朗感激地说:“谢谢力哥的支持。有您这句话,我心里就有底了,我会按照您的思路推进下去。”
“好,好。”力哥临挂断电话前又说:“下个月你到京城,我们见个面,好些话,我们要说透。”
“好,到时候我一定登门拜访。”
“我等你。”
放下话机,厉元朗思索起来。
说内心话,力哥没少帮助厉元朗,尤其争取参加寿宴的请柬这一条,为厉元朗将来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事在人为。别看待遇一般,可能够挤进去,就是大功一件。
关于接替郝庆安的人选,早在郝庆安第一次向他透露时,厉元朗心中就有了答案。
候选人只有于海和张秋山两个。
其实,有这种条件的不止他俩。
比如说,南汇市委书记海明波,安秉州委书记王潇木。
他俩属于主政型官员。
都是省委常委,主政经验突出,能在经济建设、城市管理、对外形象等多方面展示政绩。
另外,政治曝光度非常高。
至于其他的,比如统战部长杨来桥,包括常务副省长李贺,以及张秋山和于海,都属于政治型。
他们的优势在于,政治协调和全省统筹能力强,视野开阔,能够站在全省视角考虑问题。
两者各有利弊。
只不过,厉元朗信任于海和张秋山,对其他人不怎么了解。
不能归咎于厉元朗狭隘,他作为南州书记,要从大局和实际情况出发。
为了南州,以及广大群众的利益,要以负责任的态度挑选最适合的人。
不了解的人,在厉元朗印象里是个未知数,根本不存在把重要岗位交给这种人。
综合考量,厉元朗的心仪人选就是他俩。
但具体到哪一个,厉元朗不偏不倚,同等对待。
这是他的底线,也是用人原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