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朝堂震动 (第2/3页)
都不敢轻举妄动。
“啪”的一声重响,终于打破了大殿中压抑的气氛。
萧长治手中的奏章被他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力气之大,甚至让薄软的奏章在宫殿的地板上砸出了一道印子。
“圣地血案……大典中止……好啊……好啊……真是朕的好太子。让他出去负责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居然能捅出这么大的篓子来!”
发了一通脾气后,魏皇冷冷地扫视了一眼分坐于御座前,安静的如同泥塑木偶一般的重臣们,忽然用较为和缓的口气询问道:“太子此次犯下巨大过失,诸爱卿怎么看?”
短暂的宁静后,一位身着朱紫官袍的七旬老者从软椅中起身,从东侧重臣中缓缓走出,魏皇定睛一看,微微挺起身子,居然是大魏帝国政事院首相,新近在台院大推【注1】中获胜的河东党魁张信钦率先站出来了。
坐在后排的一名中年女官看到张信钦走出,忍不住在心中吸了口凉气,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女官乃是礼部尚书赵端,河西党人,她心中深知太子与河东党人素来不睦,只因太子对河东党人近年来变本加厉倡导的“开明经义”【注2】颇有微词,没想到现在太子初遇困境,这平日里看起来年迈昏聩的老河东党人居然返老还童了似的带头跳出来了。
“张卿有何话讲?”萧长治沉声问道。
“陛下,老臣有一言,还望陛下斟酌。遗世塔圣地惊现血案,孟副掌院魂归圣堂,此诚令天下人扼腕叹息之祸事,太子殿下身为祭典主管,确应承担责任,无可推卸。”
几名河西党人身形微动,显然是准备等张信钦说完后便站出来为太子辩护,政事院其他同为河东党人的辅相们也跃跃欲试,同时紧盯着河西党人们的一举一动。
但是下一刻,张信钦忽然话锋一转,让所有的河西党人一下子愣在原地。
“然,此事亦未可尽归咎于太子殿下。殿下之失,实属情有可原。伏乞陛下宽宥,敕令殿下速速破案,以功抵过,挽我大魏之颜面,复振朝廷圣教之威仪。”
萧长治也愣住了,他没想到张信钦居然会出来为太子求情,便狐疑地问道:“情有可原?张卿何出此言?”
张信钦浑浊的老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躬身一礼,平静地回答道:“陛下、诸位同僚。殿下虽年过而立,然平日鲜涉实务。殿下与臣闲叙时,亦自叹经验未足,如此难当大任,是以此番主持圣教大典,致有疏漏,实非有意,情有可原。且此次遗世塔祭典,乃首度由朝廷主办,兼有外使观礼,殿下锐意革新,不拘旧制,虽致意外,然其初心实欲彰我朝开创新风、锐意进取之气象……”
看着御座上萧长治那阴晴不定的脸庞,赵端只觉得自己从头凉到了脚底,这哪里是为太子辩护,分明是明褒暗贬,蓄意挑动陛下心中对太子的芥蒂!
什么叫“与臣闲叙时,亦自叹经验未足”?且不论这句话是不是真的,这句话本意不就是在夹枪带棒地对皇帝说,你的好大儿天天对着臣子们抱怨,自己的父皇不肯给自己参与政务的机会吗?父皇还在春秋鼎盛的时候,你就想着要帮父皇“分担政务”,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