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带货 (第2/3页)
新远三号想象成不锈钢金属表面,感觉星舰似乎就已经竖在了身旁。
……
“‘曙光计划’一周年,登月行动取得了哪些成就?”
“刘明路:坚决打赢‘YF77’攻坚战,打造先进且可靠的大推力氢氧发动机。”
“问天、梦天实验舱两天内相继发射入轨,并顺利对接,天宫空间站成为第二大在轨运行航天器。”
“我国进入太空人次突破100人。”
“4名航天员将于近日返回地球。”
“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字节挑动创始人亲自上太空为林炬带货。”
“卫星网络速度远大于4G,5G还有必要吗?”
“埃隆·马斯克结束访华旅程。”
9月下旬,一连串新闻连续发生。
首先是YF77,焦头烂额的六院迎来了及时雨:两名新远航天动力部高级工程师指导改进YF77。
代价不是钱,新远从航天局这里交换到了一些空间仪器技术,比钱更珍贵。
对于新远来说,还使用原始的燃气发生器循环且推力中等的YF77技术非常简单,六院主要是缺乏经验,设计上稍加指点就好了,材料上没有绝对困难。
现在YF90和YF79可还在研制中呢,就算没有新远,航天局迟早也能解决这些问题,就当是顺水人情了。
从YF79和YF90开始,就可以说航天局的氢氧发动机技术正式迈入世界一流水平了,至少跟阿美平级。
YF77,那只是黎明前的黑暗。
他们之前购买的H240和H80最可能是用在载人登月任务之后的月面基地建设上,用这两台发动机做上面级动力,能将长征十号的月球转移轨道运力提升约10%,这是很多很多质量了。
另外就是3月份上去的6名航天员,航天局四人留下一人,新远留下系统工程师柯云,其余人将在10月返回地面。
半年多,这是华国宇航员在太空连续停留时间的新纪录。
返回的4名乘员是为了给后续的人员空出位置,他们的身体状态实际上非常良好,连续半年的零重力生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