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实操 (第3/3页)
“你竟然有如许多敛财之术……”她喃喃道。
“这只能用在高昌。”邵勋得意地笑道:“粮食天天涨价,银钱越来越不经用,有点脑子的人都得想办法。将官或许可做买卖,但升斗小民怎么办?有路子让他们的银钱生息就不错了。”
邵勋判断,在丝绸之路贸易日益兴盛的情况下,高昌国的财政收入会迎来大幅度增长,而发行货币的数量也会与日俱增。
存银行给利息、发债券筹钱这种手段,在铸钱炉子天天冒烟的情况下,说难听点就是一种赖账,存款贬值、债务稀释,太典了,典中典。
但大梁朝其实不具备这种金融手段施行的基础。
首先货币就不够,如果发行实物债券,同样有还不起的可能。
但在高昌国,则初步具备了条件,而且筹集到的钱投入到了实体产业,比如买奴婢充实户口,比如修建关塞烽燧,比如开挖灌溉井渠,乃至募兵成军——军事资产也是资产,如果念柳狠一点,兴许能盘活很多时候被视为负资产的军队。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邵勋能为他兜底。
即便丝绸之路贸易突然停止,外界金银不再大量流入高昌,导致爆雷了,邵勋也能收拾残局——不过六万多户口的高昌二郡罢了,在庞大的中原王朝体量面前根本不算什么事,更别说爆雷的可能性很小,盖因即便战乱最频繁的年代,丝路贸易都没有彻底中断。
邵勋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恶作剧的孩子,把高昌国作为他的玩具,涂涂抹抹,验证他的各种手段。
当然,念柳大了,未必会完全遵从他的想法,他现在处于一种既缺“钱”又不缺“钱”的状态。这小子大概率只会派人来中原买奴婢,但不一定会搞泉货府(银行)、泉府公券(国债),因为他不熟悉,胆小。
无所谓了,就这样吧。
邵勋唤来女官阎氏,道:“将信抄录一份存档。”
“是。”阎氏应道。
本来今天应当是应氏当值的,但她昨天呕吐不止,经太医查验,已然有孕在身,于是便换人了。
“以前的信编纂成册了吗?”邵勋问道。
“已编了第一册。”阎氏回道:“少府还遣人询问要不要刻版。”
“暂时不要。”邵勋犹豫了下,说道:“待第二册、第三册出来后再行刻版印刷。”
“是。”阎氏行礼退去。
邵勋满意地笑了。
他和儿子的金融实操,有细节、有事例,甚至有实际执行中的反馈,可比干巴巴讲原理强多了。
左侧的偏殿响起了一阵婴儿啼哭声。
山宜男慌忙起身,又要给儿子喂奶了。
去年八月的时候,她诞下一子,是她为邵勋生下的第二个孩子。
而在此之前的七月,段弥娥生下一女。六月,诸葛文豹生一子,可惜夭折了。
姚老羌那厮,在汴梁喝多了,夸口他有近五十个儿子比天子还多,邵勋听闻后微觉不爽。
但——不爽也就不爽了,邵勋自觉是比不上老姚了,也放弃比试了。
小样,我能让刘汉、司马晋、拓跋鲜卑、慕容鲜卑的皇后可敦给我生儿育女,你行吗?
摇头晃脑一阵后,邵勋站起了身,准备回洛阳城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