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晋末长剑 > 第九十五章 运费与收入

第九十五章 运费与收入

    第九十五章 运费与收入 (第2/3页)

前也很讨厌这些,但当上天子后,又觉得这项制度是真好、真省钱。

    这就是屁股不同了。

    大梁朝的世兵大部分都裁撤了,就只有北方边州及南方还存在着,主要原因就是省钱。

    另外,随着水师的制度化建设,又玩出了新花样,即水师世兵。

    对,水师将士既非禁军,亦非府兵,而是世兵。

    灭晋之后,因为大规模的水上战争结束,维持一支数万人规模的水师似乎没有必要,于是对其进行分流——

    一部分老弱被裁汰,编为民户;

    一部分分流到设立的四个水师军镇之中,成为镇兵,即江陵、沙门、石头城、南海四镇;

    还有一部分分流到扬、交、广三州的度支校尉帐下,成为海船运兵。

    这最后一部分,就是太子提到的至关重要的海船世兵了,俗称“海船户”,与“江船户”区分开来。

    为了提高海船户的收入,贞明四年(337),由司农寺出面,向这些海船户“购买服务”,即海船户出船、出人,为朝廷运输粮食,当时拟定的规矩是:从交州至建邺,一斛稻谷给运价二十五钱,一斛稻米给五十钱,一斛糯米给五十五钱。

    那一年运输了二十万斛稻谷,花费了将近八千贯的运费。

    就当时来说,海船户怨声载道,皆以为必死以至于交州刺史毌丘奥上疏,请停运交州稻谷,邵勋同意了。

    隆化元年(342),时隔五年之后,海船户又一次接到了司农寺的“订单”,从交州运输了四十万斛稻谷、稻米、糯米至广陵,还是当初那个价。

    比起五年前,海船户依然怨声载道,但似乎没当初那么激烈了。

    一个是这五年航海技术有所进步,主要是新船的大量投入使用以及航海歌谣的慢慢普及,再一个便是海船户自身技能的提高——他们最开始都只会内河航运。

    别的原因当然也有,便是太子邵瑾所说了。海船户没办法改变自身命运,只能尝试接受,不然就只有抛弃妻子,亡命山泽了——这样其实活不了多久,可能比航海死得还快。

    现实就是如此冰冷残酷。

    “梁奴,你越来越能看清事物表象背后的东西了。”邵勋感慨了一声问道:“若此时将海船户尽数编入郡县民籍,你觉得他们会如何?”

    “兴许会回家种地,不再操持此项营生。”邵瑾不确定道。

    邵勋笑了笑,道:“其实朕也在想办法改善他们的生计。新海船一艘可运六千斛稻谷,而却只需十余船工。运四十万交州稻至广陵,总共动用了六十余艘船、千名船工,费钱一万六千贯,人得十六贯。你可知,在很多地方,十六贯钱已经可以买一条命了?”

    邵瑾点了点头。

    禁军士卒一年得36斛粮、6-10匹绢、6-8贯钱,折算下来,不比海船户多多少。

    从这个角度来说,海船户的收入其实相当可观,只不过风险比较大,比禁军更容易死罢了。

    再者,海船户只要上船,每个人可以携带一个箱子,许其夹带任意商品,到建邺或广陵出售后,收入归自己。

    这笔收入是多少,真不好统计,因为每个人携带的货物种类不同。还有人缺乏采买货物的本钱,只能将自己的箱子租给同袍,换取收入。

    总体而言,他们其实比禁军收入高,如果某个海船户是一条烂命,穷得掉渣,连媳妇都娶不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