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晋末长剑 > 第一百零二章 停靠

第一百零二章 停靠

    第一百零二章 停靠 (第2/3页)

句丽人,可与高句丽国没有半分关系,相反还屡遭其劫掠,恨死他们了。到我祖父那一辈,实在过不下去了,便南下辽东,居于新昌。及至晋末,我父带着全家南奔平郭。二慕容对战时,我又带着家人南下旅顺,躬耕自食。托大王的福,得于旅顺开一食肆,日子比祖上却好了太多了。」

    「为避战乱,几代人之内竟然三迁。」曹宪感慨了一句,抓起蒸饼咬了一口,赞道:「不错。」

    「新麦自然好吃。」店主大笑道。

    「方才你说五月收的新麦,难道旅顺可种越冬小麦?」曹宪问道。

    「旅顺、北丰都可以。」店主肯定地答道:「平郭就难说了,兴许可以,兴许不行。据我所知,平郭人不种冬小麦,只种春小麦或粟。近两年有人尝试着种秋后种黑麦,此物确实可以过冬,

    十分耐寒,但亩收低,更兼难吃,一般都拿来喂马。」

    曹宪笑了笑,道:「再难吃,灾荒时也能救命。」

    「是这个理。」店主不否认,只说道:「不过只要家境不差,一般都食粟麦。」

    「可有人种稻?我看辽东河溪纵横,湖泊水泽甚多。」曹宪问道。

    店主想了许久,最终摇了摇头,道:「未曾见过。」

    水稻这玩意,理论上很多地方都能种,但除了气候之外,你还得考虑种植习惯。有些地方确实能种,但若没有人为干预,几百年都不会有人尝试。

    「也是。」曹宪叹了口气,道:「天越来越冷了。我从河洛北上至邺城,昔年种稻之地多改为麦田,越来越少了。」

    邺城西边有曹操时代修建的堤堰,更有漳水流经,曹魏时广种水稻,品质上佳,遂有「信清流之稻」的美誉,被作为「御稻」上贡许昌、洛阳。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几次极端天气的打击,邺城稻田急剧减少,已很难寻找了。

    辽东比邺城还冷,当不敢轻易尝试,除非培育出能抵御寒冷的稻种一一兴许已经有了,但还没找到。

    小厮端来了几个酒壶。

    曹宪招呼众人饮酒,然后又看向店主,问道:「我见旅顺百姓公然挎刀持弓,四处行走,众不以为异,难道官府不管吗?」

    「管这个?」店主有些茫然,下意识说道:「挎刀持弓又如何?只要不造反,官府才懒得管呢。便是两人捉刀厮杀,只要不殃及无辜,管他作甚?伤了就去找人医治,死了自埋地里去,无妨的。」

    「若有不法之徒入室伤人呢?」曹宪问道「那就拿你的刀与他拼了。」店主理所当然地说道:「浦口黄铁匠曾遇贼,此人年五十,自披甲执刃,堵住大门,二子蹲房梁上,拈弓搭箭,连杀三贼。天明后报官,查验一番后便无事了。」

    曹宪无语。这地方真他妈野得邪乎,官府真的什么都不管啊!

    「吃点兔肉酱。」店主见曹宪只吃饼,便招呼道。

    曹宪点了点头,拿饼蘸了蘸酱,吃了一口后,脸色微变。

    不是难吃,而是味道很怪,仿佛带着点半腐烂的味道,还咸得让人震惊,仿佛旅顺盐不要钱似的。

    店主仔细注意着他的表情,见曹宪不太喜欢,微微有些失望,道:「可惜黄豆酱卖完了。

    岩、西安平的黄豆很有名,制成的大酱乃美味。」

    「岩才几年,黄豆就出名了?」曹宪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笑问道。

    店主连忙说道:「官人有所不知,岩城没建起来时,当地的黄豆就很有名。」

    曹宪点了点头,随口问道:「岩如何了?」

    「没去过。」店主摇了摇头,道:「不过你看官人们多在旅顺置宅,就知道那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