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石算疯出山了?! (第3/3页)
服,袖口微卷,正俯身在一份稿卷上审阅。
那卷子上写的,是五科之中的《术算纲要》第二卷“比与积”部分,字句细密,旁边密密麻麻写着勘误批注。
案头一角,还留着一封红封绫带的信——那是早上福来回府时,放在许居正案上的,说是已送到石宗方家。
许居正抬手压了压那封信,仿佛借此稳定自己心中的笃定,随口说道:
“福来已去洛陵东城,将信送至石先生府上,想必午后之前,就能见到他本人。”
此话一出,原本埋头在纸卷上的几名官员相视一眼,先是微愣,随即几乎是同时露出一抹颇有意味的笑——那笑里带着些无奈,也带着几分不以为然。
其中一位须发皆白、瘦削如竹的工部郎中放下手里的竹尺,轻轻摇了摇头,道:
“许公,莫怪老夫直言——石宗方……怕是请不来。”
一名国子监博士闻言,也推了推鼻梁上的铜边眼镜,叹道:
“石先生的性子,许公可能还不大清楚。他这人,平日除了钻在自家书屋推演,几乎不踏出家门一步。别说出门赴会,就是街头巷尾的邻里酒宴,也从不参与。”
另一位翰林编修接过话茬,带着几分调侃的意味:
“我记得前年工部要修测洛陵水渠的弯度,特意请他出山帮忙测算,工部尚书亲自登门,他连门都没开”
“就遣个小童出来回话——说他正在推一道比例题,不能耽搁,渠弯的数值,诸君自去量便是。”
工部郎中闻言,忍不住失笑:
“不只是那一次。上次测定新城城墙倾角,咱们工部用尽办法算出来的数,他只在信上写了两行——‘角差二分,须改’——便又没下文了。你们说,这性子……若不是术算痴人,哪会如此?”
厅中众人听得连连点头,有人忍不住低声道:
“若论术算之才,大尧上下,石宗方当得上第一。但若论好请易请,他怕是连百名之外都排不上。”
有人又补充道:
“许公有所不知,石先生在洛陵有个外号,叫‘闭门算客’——一闭门,就是十天半月不出院。他的邻居都说,有时候天寒地冻、院里积雪半尺,他也不肯跨出院门一步。倒不是他懒,而是满脑子只有竹筹与纸卷。”
翰林编修闻言,摇了摇头笑道:
“这样的人,别说许公派个小厮送信,就是陛下御旨亲征,他未必也肯立刻来见。若是他正推到要紧处,保不齐会让陛下也在门外候着。”
这话虽带笑意,可几人都没觉得夸张——因为他们都听说过类似的事。
那位白须工部郎中眯了眯眼,像是在翻找记忆:
“我记得有一年,朝廷突调术士测量边关军道的长短,非要他出手。”
“那是兵部尚书亲书急牒,派人连夜驰送,军令如山,可到他家门口时,他只是隔着门板说了句——‘一题未尽,身不可动’”
“然后,就让人原路送回军令,硬生生拖了半个月才动身。你们说,这样的人,怎能用寻常之法请来?”
许居正听着,神色依旧平静,似乎早有预料。
可旁边一位年轻些的国子监博士却忍不住问道:
“那依几位所见,石先生既然如此难请,我们这封信,他会拆么?”
白须郎中“呵”地一声笑了:
“怕是未必。依我所知,凡带着‘朝廷’二字的信,他多数连看都不看,直接退回去——哪怕是工部、兵部的公牍,他也敢不拆。”
“是啊,”翰林编修接道。
“他最不喜被人用官衔名位来压他,越是提‘朝廷请’,他越是不理。许公的信虽是以个人名义写的,可毕竟提到了圣旨、科举……依我揣测,他只怕看两行,就会皱眉。”
国子监博士闻言,笑了笑:“听诸位这么一说,我倒真好奇,他若真见到这卷《术算纲要》,会是何神色。只不过……怕是等不到这一步了。”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的虽不是刻意打击,可话里那份笃定,却像是铁板钉钉般——石宗方,绝不是那种一请就来的角色。
许居正听在耳里,反倒露出一抹浅笑,不置可否,只淡淡道:
“诸位放心,该来的,自会来。”
他这话平静而笃定,反倒让厅中众人一时无语。
有人暗想,许公怕是对自己那封信有很大信心,否则怎会如此笃定?
可对石宗方的性情,大家又都心知肚明——
那人守着院子过活,竹筹、陶盘就是他的天地;外面的朝堂风云、京洛喧嚣,似乎从未真正踏进他的世界一步。
若真要用一句话形容,那便是——“宁在院里算一题,不在殿上听三日”。
厅堂外,晨光渐盛,阳光照在案上的卷册与竹尺上,映出一片明亮的光斑。
而众人的议论,也在这光影之间慢慢散去,各自又埋头于《术算纲要》的勘校之中。
只是,在他们心底,多多少少都有一个相同的判断——
这一趟洛陵东城之行,十有八九会无功而返。
巷外的天色已由清晨的银白渐转成了明澈的蓝,阳光在瓦脊间跳跃,落到青石路上,映出斑驳的光影。
东城这一带,街巷窄而幽,屋檐低垂,晨市的摊贩才刚开始摆货,吆喝声尚未热闹起来。
然而,就在这片一向安静的街口,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并不算沉重,却极有节奏,像是骑者极力控着速度,又不肯耽搁分毫。
“咦,那不是……石算疯?”一个挑着鱼篓的中年汉子眯起眼,惊疑地望着来路。
只见街尽头,一匹鬃毛乌亮的青骢正疾驰而来,马背上坐着一人,青色直裰,腰系素带,背影清瘦挺拔,袖摆被风扬起,露出握着缰绳的骨节分明的手。
再看那张脸——瘦削,神情专注,目光笔直望向前方,连街边的叫卖声都没往耳里放半分。
“果然是他!老天爷,石算疯出山了!”卖豆花的老妇一拍膝盖,声音都高了半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