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消失的公交车(102) (第2/3页)
算方便的年代,这个人,得有多么强烈的情感和决心,才能为了她,专门从康定跑到这边来报仇?这听起来,有点像电影情节。”
“情感的力量,有时候会超越常理和距离的衡量。仇恨更能驱使一个人做出不可思议的事情。”叶默终于抬起头,目光深邃:“至于真相究竟如何,只有我们亲自过去,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才能找到答案。”
“康巴大草原啊!”郑孟俊向后靠在椅背上,自言自语地喃喃道,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神情,混合着对未知地域的好奇和办案的压力:“我长这么大,还没真正见过草原呢。对那边最熟悉的,估计也就只有那首人人都会唱的《康定情歌》了,‘跑马溜溜的山上……’”
他轻轻哼了一句,随即又苦笑了一下。
本来,这种跨地区的初步摸排工作,未必需要他们两位主要负责人亲自前往。
但郑孟俊心里很清楚,叶默那双能洞察人心、辨别真伪的眼睛,是无法被替代的。
很多细微的线索和人物的真实反应,必须他亲自在场才能捕捉和判断。
这就注定了很多关键环节,他们必须亲力亲为。
时间在紧张的筹备中过得飞快,转眼已是第二天清晨。
叶默和郑孟俊带着一名助手,驾驶着越野车,按照既定计划驶上了前往康定的公路。
两百多公里的路程,在当年远没有现在通畅,崎岖的山路、偶尔的堵车,让这段旅程足足耗费了四个多小时才抵达目的地。
风尘仆仆地赶到康定县公安局,进行了必要的手续交接与案情通报后,当地警方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很快指派了一名熟悉当地情况的民警,带领叶默等人前往目的地进行调查。
根据桑玛家人提供的模糊地址和名称,他们所要寻找的地方,位于康定跑马山附近的泸城镇,一个名叫“铁马民俗马术俱乐部”的地方。
带路的当地民警介绍,随着这些年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这个俱乐部的规模已经扩大了很多,和十几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车窗外的景色逐渐从城镇变为开阔的草场,远处山峦起伏,蓝天白云下,依稀可见零星的帐篷和牛羊。
郑孟俊望着窗外,心情复杂,既希望尽快找到线索,又担心十几年的时光早已冲刷掉一切痕迹。
“叶队,你说,过去了这么多年,俱乐部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还能有人记得桑玛这个只学习了三个月的女孩吗?”他的声音里带着不确定。
“总要试试。有时候,越是纯粹美好的事物,越容易被人记住。”叶默的目光同样投向窗外,语气平静的说道。
下午一点多,在当地民警的引领下,叶默和郑孟俊终于来到了“铁马民俗马术俱乐部”。
如今的俱乐部规模确实不小,一排排马厩整齐干净,广阔的练习场和跑马道延伸向远处的草原,不少游客正在教练的指导下体验骑马的乐趣。
在这里,他们见到了俱乐部的负责人,一位名叫扎西坎多的康巴中年壮汉。
他大约五十来岁年纪,皮肤是长期经高原日照形成的古铜色,面容敦厚,眼神明亮,穿着一身传统的藏袍,但普通话却说得相当流利顺畅。
双方简单寒暄并出示证件说明来意后,叶默随即便拿出了随身携带的桑玛的照片,递到扎西坎多面前,开门见山地问道:“扎西老板,请问您对照片上的这个女孩还有没有印象?根据我们的记录,她应该在1996年四月份左右,在你们这里交了钱报名学习骑马,前后一共学习了三个多月时间。”
闻言,扎西坎多微微眯起了那双经历过风霜的眼睛,接过照片,凑到眼前仔细地端详起来。
他的手指粗糙,轻轻摩挲着照片边缘,陷入了沉思。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马蹄声和游客的欢笑声。
片刻之后,扎西坎多抬起头,将目光从照片移向叶默,带着几分不确定的语气试探性地问道:“这个女孩,看着是有点面熟。她是不是,从甘孜那边过来的?我记得,她父亲的年纪好像比较大,腿脚,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
听到扎西坎多不仅对桑玛有印象,甚至还能说出她来自甘孜以及她父亲的特征,叶默和郑孟俊两人顿时精神一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