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穿在1977 > 第839章 老招牌

第839章 老招牌

    第839章 老招牌 (第3/3页)

自己做主投资的,大部分效益都还可以,也就保留下来了。”

    旁边姜丽丽听着有点迷糊,凑到周亚丽耳边,小声说道,“亚丽姐,我搞不懂,为什么小凡的作品授权,会跟那么多的行业扯上关系呢?”

    周亚丽虽然不靠谱,但也只是在陈凡和父母面前,对于同龄人来说,她的商业知识和经验已经可以算得上十分丰富。

    听见姜丽丽的问题,当即解释道,“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寻求授权的人,也许是多行业经营,这样我们在选择授权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进行利益交换,或者说是商业合作,这样就会涉及到许多不相干的行业。

    第二个,是品牌影响力。在美国,如果你的名气特别大,那么就会有人主动捧着钱送上门来,希望能用你的名字来进行商业开发。

    比如很多地产公司,就是与名人进行联名开发。这种合作方式要比广告代言更加安全,而且利润也更高。

    同样的,这种合作也会拓宽你自己的商业版图,让你的经营触角接触到更多的领域。”

    姜丽丽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原来是这样子的吗?”

    另一边,陈凡想了想,问道,“那您打算怎么改组?”

    周正东抿了口酒,皱着眉头说道,“就是业务太杂太乱,我现在还没有好的想法。”

    顿了一下,他转头看着陈凡,正色说道,“最主要的,我想恢复当年周家盛隆昌的字号。”

    恢复字号?

    陈凡眨眨眼,看着他问道,“当年外公去到美国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用盛隆昌的招牌?”

    周正东摇摇头,叹道,“是他那个美国朋友建议的,既然到了美国,最好是起一个本土化的名字,这样更方便融入主流社会。盛隆昌的字号不是不能起,只是用了之后,就会被局限在唐人街,可能永远都无法走出去。”

    陈凡眉头轻挑,问道,“那,如果现在用的话,就能走出唐人街了吗?”

    周正东紧皱着眉头,过了好几秒,才轻轻摇头,“不好说。”

    陈凡咂咂嘴,“那就是大概率走不出去了。”

    顿了两秒,他又说道,“哪怕我从来没去过美国,但听亚丽说那边的情况,什么唐人街、西人区、黑人区、这个区、那个区的……,就知道那边的社会有很深的隔阂。

    这样的话,带有很明显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名字,就只适合社区小店,而不适合作为大型公司名称。

    盛隆昌是当年外公创立的基业,连卢四爷都记得这家店,可见当年也是有口皆碑,您想要重新立起这块招牌,心情完全能理解,但是,……”

    他转头看着周正东,笑道,“不一定非要在美国啊。”

    周正东微微一愣,看着他问道,“你的意思是……?”

    陈凡笑了笑,说道,“内地暂时不合适,不过在香港,盛隆昌这样的名字,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刚才您也说了,现在周家的生意太多太杂,我的建议是,您不妨将其中一部分业务,比如说国际采购、跨国代工等等,转移到香港来。

    反正现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在进行产业转移,亚洲又是最大的产业接收地,顺应形势,将一部分制造和物流、采购业务,转移到香港,顺便恢复盛隆昌的字号。

    如此一来,岂不是两全其美?”

    他还打起了手势,“可以剥离的业务,不以行业作为类别划分标准,而是以工序、流程进行划分,将产品设计、品牌管理、批发零售放在美国,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加工生产等放在香港和内地。

    如此一来,既可以重建盛隆昌的招牌,还可以节约成本。

    至于不能剥离的业务,比如地产那些,就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运营,而且还要彻底‘本土化’。”

    不只是陈凡一个人说,周正东自己也不时提出自己的想法。

    赵婉茹还在一旁趁机教女儿,“看见没,提问的时候,你自己也得有思考,否则就真成了摆设。”

    两人一边喝酒一边聊,等桌上的女人们都散去,周正东脑子里也对产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设想。

    最主要的是,按照陈凡提出的意见,将部分业务转移到香港,周家盛隆昌的老招牌,也能顺利重新挂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