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穿在1977 > 第856章 第一波经济热潮

第856章 第一波经济热潮

    第856章 第一波经济热潮 (第1/3页)

    电视里,六位拿着乐器的中年人坐在一旁角落,一个个满脸严肃,各自看着面前的乐谱。

    先是一段二胡响起,接着是笛子、琵琶,最后古琴、古筝和长箫。

    这便是为陈凡伴奏的乐队,非常的古朴传统。

    看到这一段,又坚定了陈凡重新录制这首歌的信念。

    此时还是前奏,镜头开始摆动,身着一套宝蓝色中山装的陈凡手持拖着电线的话筒,傲然而立,出现在电视画面中。

    这一刻,几人顿时又是精神一震,姜丽丽笑弯了眼,眼神中满是迷醉,姜甜甜则尽量维持表情,生怕被人看出了端倪。

    但在周正东和赵婉茹的眼里,表情不够自然,身体过于僵硬,表演的痕迹太重,尤其是那视线挪都不挪一下,还不如旁边站起来大呼小叫的周亚丽呢。

    “老弟加油、老弟加油、老弟靓仔、老弟俊的呢。”

    陈凡抓起一颗瓜子,砸在她脑门上,没好气地说道,“录制的时候你不喊,这时候喊个屁啊。”

    周亚丽捂着脑门坐下,撇撇嘴正要说话,这时前奏正好过去,电视里的陈凡举起话筒开唱,她只能咽了回去。

    现在是1980年2月15日、农历腊月二十九,除夕。

    三年了!

    按照1979年我国电视机保有量为485万台、再扣极少数除坏掉的、没看的、以及陈凡这种一个人占了五六台的,也就是说,现在有480多万户家庭,正在收看陈凡的演出。

    然后按每个家庭有5到10个人,还有不少家庭会把电视机搬出去给街坊们共享,这一刻的观众人数,保守估计在3500万到4000万之间。

    比起去年他在江南文艺联欢会上的表演,观众人数多了何止几十倍。

    在几千万观众的注视下,电视里的陈凡举起话筒开唱,“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你是否还要永久的期待?……”

    第一句歌词,就让姜丽丽原地愣住,下一秒,霎时红了眼睛,不自觉地伸手将陈凡的手抓住。

    姜甜甜也紧咬牙根、努力控制着表情,并立刻将脸稍微别了个角度,不让人看见自己脸上的样子。

    今天的节目没有字幕,甚至连歌名都没有报,在陈凡开唱之前,她们根本就不知道陈凡要唱的是什么歌。

    等陈凡唱出来,她们瞬间就想到一年前他的忽然离开,说是出去采风,结果一采就采到了西南边境,如果不是后来接到电话,她们都还不知道。

    而这第一句歌词,分明就是陈凡当初离开时,心里想要对她们说的话。

    只是到了这一刻,才通过歌曲唱出来。

    或者,这首歌就是他当时想说的话?

    这样的心里话,又怎能不让她们感动。

    受到感动的又何止她们两个。

    凡是这时候正在看节目的成年人,几乎同时都想到一年前的战事,以及报道中那些永远没有回来的英雄。

    不少人此时也红了眼眶,默默掏出手绢擦拭眼睛。

    电视画面里,现场的演员观众们也都表情严肃,有的眼神迷蒙,仰望着天花板,视线却没有焦距,似乎在遥想那次战事中的英雄,有的目不转睛看着陈凡,不时拿手绢擦擦眼角。

    几位上了年纪的老同志则满脸坚毅,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峥嵘岁月,耳旁又响起了枪炮声。

    现场的气氛完全没有之前表演节目时的欢快祥和。

    周正东几人则没有特别的反应,他们甚至都不知道陈凡去过战场这件事,只是有些奇怪姜丽丽和姜甜甜的反应,但也没太在意。

    否则的话,老周估计要抓着大外甥教训至少五个小时,并且必须保证以后永远都不要上战场才行。

    陈凡握着姜丽丽伸来的手,轻轻捏了捏,对着她笑笑,同时轻轻摇头,示意都已经过去了,不要太在意。

    电视里的表演还在继续,一首歌有两段,反复唱了两遍,差不多三四分钟的长度。等演唱结束,现场立刻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