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太多了 (第1/3页)
周正东上次回到周家祖宅的时候,还是上一次。
那时是78年的5月份,周正东一家第一次回国,主要任务是核实陈凡的身份,找回这个大外甥。次要目的,便是回祖籍地看一眼,顺便探望一下早年周家的老朋友,看看还有没有人在。
三个任务都圆满完成,只是各有遗憾。
大外甥认回来了,但是不愿意跟他去美国,让他的心愿落了空。
老朋友只找到一家,情况还不尽如人意,另外两家到现在都没有消息。
至于祖宅,这个可能是最惨的,早就成了一片废墟。
如果只是废墟,周正东也就忍了,毕竟周家离开太久,当年又动荡不安,小本子、抗联、蓝军、游击队、……,甚至就连土匪也占据过。
如此城头变幻大王旗,等到了大风天,只管用不管修的老宅早已残破不堪,加上当年周家留下来的名声,大风天里直接被推倒,也很正常。
可就连祠堂和后面的墓地,都全部被铲平,这个就忍不了了。
实在是让周正东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还好当时陈凡给他举栗子:最起码周家的祖坟还在,而且老祖宗们都没有见光,已经很不错啦。您再看看卢家湾,卢家从康熙年间到那里置地落户,算算多少年了?而且卢四爷还在呢,最后的结局就是,卢家的墓地成了一片农田。
相比之下,您就知足吧!
周正东从善如流,知足地消了气,然后委托当年还做过周家佃户的一位老爷子、也就是如今的周家坳生产大队队长,帮忙重建周家祠堂和墓地。
有钱有政策,各种材料迅速到位,很快就将祠堂和墓地复原,并在原来的周家老宅废墟上,重建了三进三出的周家大宅。
成本不低,总共花掉了周正东十几万美元,合人民币得三四十万,差点能再买一座宁郡王府。
但是您别嫌贵,反正从账面上看,都挺干净的。
周正东看过老队长寄给他的照片,照片里,一座青石牌坊巍然耸立,牌坊后面是一片大约一亩地大小、青石铺地的场坪,再过去便是“周氏祠堂”。
在祠堂后面,是一片小花园,穿过花园,便是当年周家祖坟所在地的山坡。
照片中的山坡上,一座座坟茔铺上了草皮,掩映在一颗颗青松之间,竟然与当年周老太爷举家搬迁时,拍下的照片别无二致。
甚至还多了几分整洁和雅致。
只是周正东公务繁忙,后来再没来过,今天还是第二次过来,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他这次既是回来祭祖,也是来验收房子。
当车队开到周家祖宅前停下,周正东第一时间下车,看着眼前的一幕,立刻认出相片中的景物。
他当即从口袋里掏出照片,一一进行比对,“那边的是周家祖宅,当年也是一样的青砖黑瓦,而且除了这座老宅,四姓六家人也在祖宅两旁建房,当时一连排的青砖大瓦房,气派得很,在方圆百里都数得着。”
然后看向另一边,“那里就是周氏祠堂,听爹说,前面的牌坊还是捐了几千大洋,老张亲笔提的字。后来搬家的时候,老爹本来想砸了,可是想想,不争气的是小张,跟老张没关系,便丢下不管。
唔,这座新建的牌坊样式倒是一致,可‘周氏祠堂’几个字,跟原来的可大不一样。”
(老张的字)
陈凡从车上跳下来,扭扭屁股、活动活动筋骨,转身往后去看,姜丽丽、姜甜甜和周亚丽也下了车,各自活动身体不提,就连两只小猴子、还有两只狸猫半斤和八两,都在地上伸着懒腰,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
至于车上的各种物料,自然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去搬搬抬抬。
刘道长在几位青年道士的搀扶下,沿着搭在车斗上的梯子,一步一梯地下了解放大卡车。
好吧,不止刘道长,三十六位老高功,都是差不多的情况。
毕竟这些老道长都是“经士”,不是陈凡这种身怀绝技的“修士”。
尽管安排的解放大卡车装了斗篷,又在车斗里铺了一层厚厚的稻草,让老道长们都半躺着坐过来,可终究年纪大了,而且路况又不好,再加上解放卡车的乘坐体验,谁坐谁知道。
他们还能在别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